热点事件爆料: 谁让球鞋疯狂?

随着潮流文化逐渐兴盛,球鞋成为潮流消费之王。一双新款球鞋的发布引人彻夜排队、参与官方App登记抽签、参加实体店排队摇号,而买到一双限量版球鞋者,转手则增值数十倍,这种火爆现象引发社会关注。球鞋作为年轻人的日常用品,为何被炒成了奢侈品?“疯狂”的球鞋背后,藏着一个怎样的江湖……

一双球鞋能用来干什么?除了穿着外,还可以用来炒作。

对大多数年轻人来说,球鞋早已不是单纯的运动用品,耐克、阿迪达斯、范斯等各大品牌的经典鞋款更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变成了消费者追逐的热点。

藏鞋变炒鞋

说起球鞋,不得不提到著名的篮球运动员——迈克尔·乔丹。当年,耐克公司签下他作为品牌代言人,并从1985年开始为其定制AJ系列签名鞋。此系列是迄今为止最畅销的篮球鞋之一,同时也是球鞋文化中的佼佼者,是球鞋爱好者津津乐道的系列鞋款。

出于对偶像的崇拜,很多人开始收藏一些和明星有关的球鞋,北京的李茶就是其中之一。2004年,因为一次不错的考试成绩,还在读高中的李茶在父母的资助下买到了人生中第一双乔丹球鞋。当年,对于工薪家庭来说,1000多元不是一个小数目。买到梦寐以求的AJ球鞋让李茶如获至宝,每次穿完都要把鞋仔细擦洗一遍。

工作后的李茶每年都会买四五双AJ球鞋,但不再用于打球或是穿着,而是收藏起来。从获得第一双球鞋到房间被塞满,在专注于收藏球鞋的几年里,他不仅关注了各类球鞋的发售,也见证了鞋市的风云突变。在一双新球鞋发售后几周,市场价可能翻倍甚至翻几倍。

今年5月11日,AJ品牌与美国说唱巨星Travis·Scott联名发布的全球限量球鞋AJ1“倒勾”,因其独特的“倒勾”设计而备受追捧,在市场上“一鞋难求”,被鞋迷们称为今年的“鞋王”。这款发售单价为1299元的球鞋从8月份市场均价5000~ 6000元,一路飙升至最高的1.8万元,价格上涨了大约13倍。而在球鞋价格飞速上涨的背后是日渐发力的炒鞋行业。

胡进是一名在校大二学生,和李茶一样也是忠实的鞋迷。别看年龄小,可他已经有了两年的炒鞋经验。“我以前是潮鞋爱好者,当时原价买到一双限量版球鞋,还没出商场门口,就有人加价500元求购,我才知道有炒鞋这个行业。”胡进说,这次偶然的机会让他看到了炒鞋的利益所在,渐渐地开始了解并步入了炒鞋行业。

然而,感受到球鞋市场急速“升温”的不只是消费者,越来越多的商家提出联名、定制、限量的概念,炒作鞋子的独特性和稀缺性,借机提升鞋子的附加值,致使“一鞋难求”的情况愈演愈烈。同时,一些商家采用明星带货以及饥饿营销等方式,让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催生了炒鞋这一行业。

平台推波助澜

由于炒鞋市场逐渐升温,线上的交易规模逐渐扩大,一些球鞋交易平台应运而生。

“过去,你想买一双限量版新款球鞋可以通过实体店排队,或者线上抽签等方式实现。如今,你只需要动动手指就可以在球鞋交易平台上买到。”胡进介绍说。

这些交易平台的出现,为球鞋转售市场创造了行情与交易的通道。随着一些品牌商不断投放限量鞋款,造成供需两旺,从而吸引了资本市场的关注与支持。

炒鞋的“火”越烧越旺,球鞋交易平台的成交额快速提高,球鞋价格迅速飙升,让整个市场参与者越来越多,甚至受到了全社会关注。

据美国一家网站日前发布的二手球鞋行业报告显示,全球二手球鞋市场规模已达60亿美元。其中,中国二手球鞋转售市场规模已超过10亿美元。

记者登录几家国内球鞋网络交流平台了解到,中国球鞋二级市场中的主要转售平台包括:“毒”“nice”“斗牛”等。其中,于2017年8月正式上线的“毒”App,目前在国内市场中占据较大份额。据媒体报道,“毒”App今年4月完成了新一轮融资,最新估值达到10亿美元。

球鞋转售市场的火爆吸引了职业炒家进场,更有“游资”伺机而动。有团队和大户联合坐庄,哄抬价格制造恐慌,吸引散户高位接盘。

在炒房、炒股、炒币中运用的金融手段被原封不动搬到炒鞋市场。一些平台App顺势推出了关于球鞋的行情分析和实时报价功能,甚至有的平台会根据过去24小时的交易额编制耐克、AJ、阿迪达斯三大“炒鞋指数”。

时高时低的价格指数让散户胆战心惊,供应链、资金链的脆弱性,让无数人的心情、生活因一双鞋而跌宕起伏。

炒鞋不是只赚不赔,有的职业炒家也会因为一次判断失误,让自己悔恨一生。李茶告诉记者,今年7月,成都鞋圈小有名气的“刘饼干”就上演了“击鼓传花”的金融操作。“刘饼干”在明知缺货的情况下,仍然大量接单。之后,用后面的消费者的货款来补偿前面的购买者。如此轮番操作,“刘饼干”不但没能靠炒鞋发家,反而背上了千万元债务,最终被债主投诉,被行政拘留了30日。

 文章标题:热点事件爆料: 谁让球鞋疯狂?,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ironge.com.cn/opinion/mspl/54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