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易媒体:小花科技四周年:扎根消金 冲刺金融科技To B第 一梯队

  随着行业政策的陆续落地和市场竞争的演化,跑在“黄金五年”赛道上的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发生结构性转变,驱动行业生态风口转向。金融科技的内涵和外延发生着剧变,服务的主体逐渐由C端转向B端,并成为科技界的“网红”。

  作为这个过程的见证者与参与者,中信产业基金旗下的金融科技服务企业小花科技,顺应趋势变化,不断锤炼金融科技能力,在品牌即将迎来4周年之际,其金融科技服务战略也逐渐清晰。

  AI领航,开启极致金融

  2014年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等推出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宣告了“消费金融黄金五年”的开始,大批优势资本争相进入。2015年千亿级PE机构中信产业基金以控股方式孵化了小花科技,并推出小花钱包App,作为其在消费金融业务的核心布局。小花钱包App定位于“年轻人的互联网钱包”,提供现金借款、信用卡余额代偿服务,并建立小花猫分期商城,以拓展消费场景。

  自成立以来,小花科技发展迅速。截至目前,小花钱包App注册用户数超3000万,日均新增用户超50000人,资产规模260亿。探究小花科技裂变式成长背后,AI科技应用对业务发展的推动至关重要。

  在业务实践中,小花科技锤炼出扎实的金融科技前沿技术应用能力,自主研发出三大AI核心系统,包括用户全生命周期自动化运营的Marketing AI系统、风控组合管理工具RiskAI系统,以及基础架构改造的DevOps AI, 三大AI覆盖消费信贷业务全周期,支持线上实时审批,已达到件均仅需3-5分钟的审批效率,实现了“随时随地、想花就花”的极致金融体验。

  上述金融科技能力也屡获权威机构认可,截至目前,小花科技拥有13项自主研发的系统软件著作权;2017年入选MIT Technology Review(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金融科技人脸识别应用案例;同年入选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组织编写的金融科技专著《金融科技:发展趋势与监管》经典案例。

  如果说AI技术的全面应用是小花科技扬帆远航的最大动力,那么强有力的股东支持、专业的团队和精准的客群定位则能够让小花科技掌握航向,笃定前行。

  首先,实战团队专注消费金融。小花科技专注消费金融领域,其创始团队成员大量来自阿里巴巴、百度、京东等知名互联网公司,以及平安银行、中信银行等从事零售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既有金融经验积累,又有互联网技术基因,团队优势为线上消费金融业务的拓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准确客群定位助力崛起。小花科技风控体系与信用卡类似,但授信定位更接近其中的现金借贷客群。因此小花科技客户画像与信用卡人类似,定价、风险可控,同时具有合理的利润。

  B端服务双箭齐发

  国家普惠金融政策要求传统金融机构业务下沉,催生出巨大的覆盖长尾人群需求。消费金融市场成为传统金融机构首先瞄准的新大陆,金融科技B端服务的风口已经打开。在小花钱包App业务蓬勃开展的同时,小花科技也在谋求将C端的大量积累转化为模块化产品,为金融机构和场景方提供AI和大数据为核心的金融科技服务,其C端的业务实践所积淀的经验和技术能力,也为B端合作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面向金融机构,小花科技提供纯线上资产对接、大数据风控技术与智能金融云系统开发等科技服务。其中的拳头产品是“小花分”,是基于评分卡、决策树模型作出的一个综合性分析系统,仅仅只需要用户的三要素(姓名、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通过小花强大的人工智能算法,就能够做出非常精准的判断。用于帮助金融机构精准客户分类,给出对应分类的授信建议、生成优质资产。

  针对场景方入局消费金融的痛点,通过提供API或SDK的技术解决方案,小花科技将场景方与金融机构连接起来,利用消费信贷业务中摸爬滚打积累的实战经验,基于其大数据建模与评估,为C端用户提供分期服务,从而提升场景方的客户转化,提高成交量,甚至提高商品客单价。

  和C端市场早期发展类似,由于金融TO B政策风口刚刚打开,各路选手处于同一起跑线。初期,金融机构普遍处于长尾市场的试水期,对场景、流量的需求最大,这个阶段BATJ等互联网巨头依靠资源型打法有起步快的优势,暂时领先。但随着金融机构锁定各自擅长的细分市场,场景方、资金方、技术方多方协作的商业模式日渐成熟,对科技赋能的需求也逐渐清晰——从广泛的大流量需求、单一技术需求转向为精准细分领域内的全面金融科技服务。

 文章标题:融易媒体:小花科技四周年:扎根消金 冲刺金融科技To B第 一梯队,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ironge.com.cn/opinion/jjpl/17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