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的口碑为啥那么“难”?(2)

  对于打车平台而言,司机数量决定了订单量的上限。在出行大战打得腥风血雨那些年,快的、uber、摇摇招车等打车企业为了争夺司机群体费尽心思,大手笔发放高额补贴鼓励司机冲单,从司乘两端培育打车市场,在网约车行业激战正酣那些年,滴滴司机月入3万的案例比比皆是。

  随着滴滴的垄断地位日渐巩固,规则也发生了改变——坐拥数亿用户的滴滴成为司机群体不得不使用的揽客平台。滴滴不再大方补贴司机,也不再需要迁就司机的诉求,司机群体不仅收入下降,还丧失了话语权,难免怨声载道。

  在乘客端,滴滴也面临行业层面都难以解决的本质硬伤。烧钱补贴模式过去之后,滴滴的运营策略逐渐从获客转变为盈利,补贴少了,价格高了,口碑下跌不是必然吗?但资本逻辑决定了,烧钱补贴模式必定是阶段性的、短期的。

  对于用户吐槽打不到车、排队久等问题,滴滴也很难从根本上去改变,毕竟出行运力不足已经困扰中国数十年之久,这并不是一款APP就能解决的问题。

  另一方面,油耗高、保养贵、汽车折旧……在出行成本普遍上涨的行业背景下,打车价格并不是平台可以左右的。这些问题在传统出租车行业中也存在。但是不同的一点是,出租车司机没有像滴滴司机那样曾经享受过天堂,所以不会产生期望与实际的强烈反差感。

  所以,滴滴的口碑根本就是难以挽救的。

  2018年9月,滴滴创始人程维在内部信中表示,2012-2018年,公司从未盈利,6年累计亏损390亿元。即便“哭惨”亏损多年,滴滴也没有成功博得用户同情,至今仍有网友直指滴滴“组织黑车‘合法营运’;抗着创新大旗、扰乱社会秩序。”

  更重要的是,投资市场对滴滴也逐渐丧失了信心。

  “ 3 ”

  屡传股东谋退,估值缩水有价无市

  据报道,有接近滴滴高层的人士透露,目前滴滴账面现金超过500亿元,但投资人有退出诉求。这并不是滴滴第一次传出背后股东谋求退出的消息。

  2019年7月,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滴滴某国资股东因监管原因谋求退出,转让滴滴13.75万股股份,转让价格仅按475.44亿美元的整体估值计算;

  2019年10月,据格隆汇报道,滴滴的部分股东开始寻求股权变现,其中两位原始股东拟分别按400亿美元和430亿美元的估值叫价出售股份。这一叫价对比两个月前宣布融资后高达前600亿美元的估值已经收缩三分之一,但依然有价无市。

  显然,滴滴的估值在资本市场上越来越不被看好。这也解释了此次上市传闻中,为何800亿美元的估值会引来大范围质疑。

  回看滴滴的融资历程,称其为“融资机器”也毫不为过。8年时间里,滴滴拿下19轮融资,融资总额合计超200亿美元,约超1398亿元人民币。

  然而从滴滴目前的情况来看,当初的资本宠儿,似乎正遭到投资人“抛弃”。而股东谋退背后,或许昭示着滴滴乃至整个网约车行业的资本泡沫正在破灭。

  今年3月,Uber创始人套现立场,叠加疫情影响业绩锐减,Uber的股价一度坠入谷底;不仅如此,重仓网约车市场的投资巨头愿景基金也在今年一季度陷入巨亏,其中,出行领域成为“亏损黑洞”。

  资本对滴滴的信心和耐心已经所剩无几了,上市几乎是必然选择。正因如此,滴滴今年动作频频,不仅对外高呼核心业务网约车实现盈利,还积极巩固核心业务,布局新领域寻找新的盈利点,这些举措被解读为试图挽回投资市场信心的尝试。

  但无论是推出跑腿、货运业务,还是上线子品牌“花小猪打车”进军下沉市场等,滴滴跨领域、广撒网的策略并不被看好,毕竟滴滴尝试探索的很多新方向都不乏实力雄厚的巨头身影。

  更重要的是,在滴滴多头拓进之际,网约车市场的格局也在悄然生变。

  普华永道旗下全球战略咨询团队思略特的一份报告显示,2018年9月,滴滴掌握着91%的国内网约车市场份额,美团打车、首汽约车、曹操专车、神州专车、易到用车分别拥有余下市场的2%、2%、2%、2%、1%。值得注意的是,艾媒咨询近期数据显示,滴滴目前在网约车市场中占据的市场份额约为60%。

  滴滴称霸无法一劳永逸,肘腋之下竞争依然纷起。一面是家大业大、跃跃欲试的美团打车,另一面是积极蓄力、虎视眈眈的中小竞争者,新一轮补贴大战眼看又要来了,忙着在其他领域“攻城略地”寻找新盈利故事的滴滴,似乎仍未逃离“流量陷阱”。

 文章标题:滴滴的口碑为啥那么“难”?(2),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t.ironge.com.cn/opinion/jjpl/148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