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热点资讯:美油期货现负值 道指跌约600点

  北京时间21日凌晨,美股周一大幅收跌。美国5月WTI期货收盘暴跌306%,史上首次降为负值,显示冠状病毒疫情及其应对隔离措施已重创原油需求。美国即将达成第二份小企业救助方案。日本扩大经济刺激计划规模。

  道指收盘下跌592.05点,或2.44%,报23650.44点;纳指跌89.41点,或1.03%,报8560.73点;标普500指数跌51.40点,或1.79%,报2823.16点。

  波音下跌超过6%,融易新媒体,成为跌幅最大的道指成分股。

  各大投行纷纷表示:标普500指数目前已经严重高估,与基本面脱节,高估值的唯一支撑只有美联储的干预。

  从市盈率的角度来看,瑞信计算出标普500指数市盈率倍数在4月份创下19.4倍的历史新高,高于暴跌前的高位——即2月份录得的19倍。高盛(180.4, -3.09, -1.68%)计算出最新的市盈率为24倍,与互联网泡沫时期的市盈率相当。

  需要投资者警惕的是,当前美股空前的高市盈率并无足够支撑,甚至与宏观经济和企业经营基本面都出现了背离。

  美国5月WTI期货收盘暴跌306% 史上首次降为负值

  原油需求崩盘,美国5月原油期货价格周一跌至负值,意味着卖方需要付出代价,才能让买方从其手中拿走原油。

  纽约商品交易所5月交割的西德州中质原油(WTI)期货价格收盘暴跌309.63%,收于每桶-37.63美元。5月合约将在周二到期。在此之前,历史上从没出现过原油期货价格变成负值的情况。

  道琼斯数据机构指出,300%的跌幅意味着即期原油期货史上首次跌为负值,并且创造了1983年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这意味着投资者在俄克拉何马州库欣进行5月WTI原油实物交割将收到现金。标普全球普氏能源资讯分析师Chris Midgley表示,库欣是内陆城市,原油库容很可能在3周内填满,一旦填满,WTI原油期货合约进行实物交割将更加困难。

  纽约商品交易所6月交割的WTI期货价格收跌4.60美元,跌幅18.3%,收于每桶20.03美元。6月WTI期货将在5月19日到期。美银美林表示,若需求不能回升,预计WTI原油6月份期货合约价格也将转负。

  即将在周二到期5月WTI合约受到了最严重的打击,因为它周二收盘后就要交割,而美国大部分地区仍处于应对冠状病毒疫情的封锁状态。5月原油合约的唯一买家,就是像炼油厂或航空公司那样想要实际进行交货的实体。但鉴于储罐早已装满,现在这些实体也不需要原油了。

  瑞穗期货主管Bob Yawger表示:“WTI原油期货跌至负值,这是历史性的一天。这表明没有空间储存原油,基本要随水冲走,原油一文不值。现在的状况是是输油管道和库存都已满载,但是很奇怪的一点是,EIA数据并没有显示当前库存原油达到最大储能。暴跌的原因可能还有做多5月合约的交易者急于平仓。”

  冠状病毒大流行严重打击了全球经济活动、重创原油需求。尽管石油输出国组织及其产油盟国(OPEC+)在本月初敲定了一项历史性协议,将从5月1日开始每天减产970万桶,但许多人认为,这仍然不足以应对需求的下降。

  消息人士称,在原油价格转为负值后,沙特正在考虑尽快削减石油产量,而不是在5月份。

  国际能源机构(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在其备受关注的月度报告中警告说,4月份的全球原油需求可能比一年前减少2900万桶/日,降至1995年的最高水平。

  Rystad Energy的石油市场负责人Bjornar Tonhaugen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表示:“全球原油供需失衡的现实问题已经开始真正体现在价格上了。随着生产相对缺乏约束,存储空间每天都在缩小。”

  德意志银行分析师在周一的一份报告中称:“应注意的是,5月WTI期货相对于6月合约有大幅折扣,这主要是由于人们担心俄克拉荷马州库欣地区的存储中心将满负荷运转。”

  有分析指出,美原油期货主力合约的移仓换月可能才是此次油价大幅下跌的主要因素。上周,两大权威组织国际能源署IEA和欧佩克先后发布月度市场报告认为,二季度全球能源需求将继续大幅度恶化,其中4月可能是石油历史上最糟糕的一个月。而在全球最大产油国内部,有关得州减产的谈判也陷入了僵局。

  IG的高级市场分析师Joshua Mahony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写道:“由于原油产品的大量充斥填满了陆上库存,这对那些能够将石油出口海外的生产商来说是明显的好处。但不幸的是,美国和加拿大的需求不足和内陆生产的特性,已经开始使得北美许多原油产品出现价格低于成本状况。”

  石油价格的大幅下跌已经持续了一个月之久,原因既有对供过于求的担忧,也有冠状病毒大流行对原油需求的破坏。

 文章标题:实时热点资讯:美油期货现负值 道指跌约600点,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ironge.com.cn/opinion/jjpl/103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