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有财险公司部门负责人表示,目前车险业务服务同质化、竞争白热化,大型险企有品牌、有市场,小型财险公司只能靠拼费用来开拓市场,由此进入到无序竞争的“价格战”当中。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作为衡量保险公司财务状况时必须考虑的基本指标,该公司偿付能力水平一路走低。数据显示,该公司综合及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由2016年一季度的270.65%一路跌至2018年四季度的131%,此后两个季度有所回升,但最终又下滑至2019年三季度的128.85%,暂高于监管最低要求的100%。事实上,如果偿付能力充足率持续走低,也将对公司的投资经营产生影响。例如,保险公司投资股权的条件之一便是上季度末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得低于120%。
转型非车险困难重重
既然马太效应显著的车险市场不易盈利,对中小财险公司而言,转型非车险也算是一条出路,不过,经营非车险业务对险企提出了更高的资本要求。中国社科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表示,从整体上看,非车财产险的分散性更弱、业务量更小且数据积累更少,有些业务受经济波动等外部冲击的影响更大,所以对资本以及偿付能力的要求更高,例如工程险、农险、保证险、责任险等。
从渤海财险的经营范围来看,非车险业务主要涉及财产损失险、责任险、信用险、保证保险、短期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等。其中,企业财产险、意外伤害险、责任保险、工程险在2010年以来的多数年份可进入公司保费收入排名前五。不过,由于车险业务占比高,非车险业务占比仅不足两成,2013年非车险保费收入占比最高,达15.16%;2017年占比最低,仅为8.73%。
而在2019年度年中工作会议上,渤海财险还将“加快推进非车险专业化特色化发展”等开始作为2019年下半年的重点工作。
同时北京商报记者也注意到,在2019年12月,渤海财险与中联金安经纪公司签署业务合作协议。渤海财险表示,此举将为渤海财险各机构在非车险业务发展上提供良好的合作契机和拓展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在该公司2020年的工作安排中,渤海财险还明确表示希望精耕信保在内的协同空间,不过该公司在发展信用保证险业务方面或将受到掣肘。银保监会2019年11月下发的《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业务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显示,保险公司经营融资性信保业务的,要求最近两个季度末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90%,且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80%。由此来看,渤海财险目前并不能满足监管要求。
而总体从行业来看,不少财险公司开始转型非车险业务,而真正形成非车险专业化特色化发展并不容易,王向楠表示,例如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包括:缺乏相关的定价和风险管理技术、人才;缺乏成本适当的销售渠道;缺乏在个别领域专业化经营的恒心以及企业文化调整较为困难等。
文章标题:【2019社会热点话题:亏损不止、偿付能力连续下滑 渤海财险增资寻转型(2)】,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ironge.com.cn/html/zt/zx/65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