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王明山
近年来,基金公司开始清理一些经营不善、不符合监管导向的基金产品,基金清盘已经开始变得常态化,投资者面对基金陆续清盘也不再带有恐慌情绪。《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截至4月27日,已经有121只基金发布了基金清算报告,而在另一方面,作为清盘“后备军”的”迷你基金”也在不断扩容。
按照基金合同的相关规定,开放式基金正式成立后,连续20个工作日出现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在定期报告中予以披露,连续60 个工作日出现前述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应当终止基金合同,依次开展基金财产清算工作。
今年以来121只基金
陆续发布相关清算报告
上周六,中银基金发布了旗下基金中银合利债券的清算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1月31日日终,该基金已连续6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为维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根据基金合同约定,该基金满足基金合同终止条件,已于今年2月13日进入财产清算程序。
而在上周五,发布基金财产清算及基金合同终止的公告的基金产品多达8只,分别是:长城久盈纯债债券、国投瑞银和顺债券、德邦增利货币A/B、德邦多元回报灵活配置混合A/B、嘉实丰益信用定期债券A/C、华泰柏瑞制造2025混合A/C、工银新得润混合、建信回报灵活配置混合。
有投资者甚至在基金交流群中调侃道,2025年尚未到来,但是像工银瑞信中国制造2025和华泰柏瑞制造2025混合却已匆匆谢幕。而这些基金清盘的直接原因,就是在成立后基金规模出现大幅下降,基金规模长期低于5000万元,不得不选择终止基金合同。
按照基金合同的规定,基金正式成立后,连续60个工作日出现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为维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基金管理人应当终止基金合同,并向中国证监会报告,但不需要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截至4月27日,已经有121只基金陆续发布了基金财产清算及基金合同终止的公告,涉及55家基金公司。实际上,面对部分经营不善基金的清退、分级基金等产品的逐渐退出,投资者似乎已经“司空见惯”,不再像此前一样有恐慌情绪——基金清盘已经逐渐常态化。
清盘候补队伍再扩容
“迷你基金”增至515只
近年来,公募基金市场上产品数量稳步增长,产品同质化问题也愈发严重。就权益基金来说,无论是从基金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还是从其投资策略来看,在2000余只权益基金中有太多投资标的和投资策略类似的产品。这也使得近年来业绩表现相对不佳的部分基金遭遇连续的净赎回,沦为“迷你基金”或清盘。
“迷你基金”的数量正在稳步增长。单就权益基金来说,《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发现,在2015年年末,权益基金市场上“迷你基金”的数量仅有84只;到了2016年年末,“迷你基金”迅速增加至159只;到2017年年末,“迷你基金”总数量达到287只;截至去年年末,“迷你基金”的数量已经多达384只。
目前,基金的最新资产净值可以通过一季度末的基金份额及最新基金单位净值测算,经过《证券日报》记者测算,截至4月27日,基金资产净值不足5000万元的“迷你基金”有515只;而基金持有人数量的数据仅在基金年报和基金半年报中披露,截至去年年底,持有人数量达不到200人的基金有672只。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迷你基金”的数量也仅仅是估计数量,部分产品也有可能在今年第二季度以来迎来基金规模或基金持有人数量的快速增长,基金规模达到5000万元或基金持有人达到200户;而原本基金资产净值在5000万元以上或基金持有人数量在200户以上的基金也有可能在近日沦为“迷你基金”。
长期基金资产净值在5000万元以下的“迷你基金”在所难免要面临保壳的问题,吸引新的资金或投资者前来申购是一种选择,选择修改基金合同谋求转型也成为一种新的选择。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有很多“迷你基金”对基金合同中清盘条款进行了修改。某基金公司在此前发布公告,就旗下一只混合型基金的合同中“触发清盘”条款进行修改:将直接“触发清盘”修改为“基金转型、合并或清盘,并召开持有人大会表决。”
另一种方式是对转型条款进行了新的设定。此前有一年定开债基修改转型合同的案例,基金合同中修改道:某个开放期届满时,出现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或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任何一种情形时,定开基金将转型为债券型基金。不需要召开繁杂的持有人大会,也成功避免了要清盘的命运。
文章标题:【融易媒体:年内121只基金发布清算报告 迷你基金清盘后备军扩容】,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ironge.com.cn/html/zt/zx/2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