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7米!10.31米!10.32米!连续3天,长江南京站水位数值一路攀升,到7月20日上午10时,长江下关站潮位达历史最高位――10.32米。这意味着,南京八卦洲3.5万居民面对“如何保堤”这一“必答题”,必须作出抉择……
“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水”
站在八卦洲街道防汛防旱指挥部三楼,往长江望去,水浪滔滔。在岛上住了78年的“岛民”徐根华感慨:“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水!”
“这次的水来得凶也来得猛,并且长时间超水位运行,超出八卦洲有水位记录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南京市栖霞区水务局副局长温世清告诉记者,因为没有参考值,对水情的把握、预判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八卦洲,面积56平方公里,为长江第三大岛。地层以粉细砂、中粗砂为主,土质较为疏松,透水性强。“正因如此,洲上主要防汛力量目前集中在抢险和检查堤坝内侧的散浸和管涌。”温世清说,“为了确保大堤两侧水位差平衡,让破圩可能性降至最低,紧急情况下我们会有意识地往堤内圩区注水和抬高内河水位。”
“7月18日中午1点,我出去卖菜,2点回来就看到水漫到地里来了。”菜农索明岚回忆,“几个小时不到,水就没过了膝盖。”
“八卦洲是‘芦蒿之乡’,家里50亩地原来种的也是芦蒿,种了十几年。为了多赚点生活费,5月份才开始种上蔬菜,没想到被水给淹了。”索明岚说。
沿着环洲路驱车南行,在下坝村,马路上用帐篷围起的“鸡圈”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这些鸡之前是在圩子里散养着的,直到7月19日下午圩子里不断进水才赶了上来。”许宗柱告诉记者,“上午及时接到注水通知,在防汛人员的帮助下,人和家电都撤上来了,可惜的是1万只鸡只赶上来4000多只。”
1999年,许宗柱一家来到下坝村主堤和子堤中间的圩子里办起养殖场。经过21年的辛勤经营,养鸡事业这几年越来越有起色。用许宗柱的话说,“我们是从一个鸡蛋大的泥巴球像滚雪球一样滚起来的。”
“粗略计算,损失的除了没救回来的鸡,还有养殖厂房、饲料、人力成本等。”许宗柱说,“不过好在人都平安。”说话间,邻居吴付城又帮忙从水里提上来一桶鸡蛋。
“长江水位居高不下,不得已才将内河水位从原来的5米抬高到了6米,通过注水让俗称‘养水盆’的内圩水位达到8米。”温世清说,“必须承认,在取舍之间,为了堤坝安全,八卦洲人民作出了很大的牺牲。”
“上堤抗灾不要怕,也不能怕”
“这是洲上所有人的事情,你不去他不去,被淹就都完了。”从许宗柱家临时搭建的“鸡圈”到吴付城承包的养殖小河不过30米,一路上吴付城脚上进了水的长筒黑雨靴晃得“咚咚”直响。
“防汛警报”响起第一天,在村干部的号召下,吴付城和村里另外17人毅然决定上堤巡守,经过两天一夜才换班回家。“洪水是天灾,上堤抗灾不要怕,也不能怕。”吴付城语气坚定。
7月21日,记者在洲岛北侧中桥村村外的永宁圩防汛点见到了刚结束一轮巡查回来的柯杨富。柯杨富也是第一批上堤巡守的村民,当天已是他离家坚守的第九天。
在这个防汛点,记者看到,每隔400米,就有一个由钢管和雨棚布搭建的防汛棚。棚内摆放着几把藤椅,这就是巡堤人员睡觉的“床”。“气温一高,棚子里又潮又闷,睡不着就出来找棵树靠一会儿。”柯杨富说,“条件恶劣并不觉得苦,只是非常挂念寄宿在女儿家的孙儿们。”
“这一段巡堤工作是由我们村里7个人和栖霞区农业农村局派来的工作人员负责,分成3班24小时轮流巡查,一旦发现堤坝内侧有散浸甚至漏洞,就要插上红旗并及时上报处理。”柯杨富告诉记者,栖霞区农业农村局来了4个人,白天是2名女同志,晚上则是2名男同志。
王秀梅是两名女同志之一。“接到洲上巡堤人手不够的消息,在局里统一安排下,我们第一时间就赶过来了。”
“防汛队伍里分成两拨人,融易新媒体,一拨人像我一样支援巡堤,另一拨人到洲上各个点检查农业受损情况。”王秀梅说,“休息时间不够、不能陪伴家人,大家舍弃这些都是为了能安全度汛。”
主江大堤,是八卦洲的“防洪生命线”。连日来,记者深切感受到,为了保其周全,还有许多人在不同点位,以不同形式日夜默默守护着――
南京市、栖霞区专家组视频连线、奔赴现场会商研判险情;栖霞区17个机关部门驻洲值守;八卦洲街道防指16支应急抢险队伍共计623人奋战在一线;武警南京支队500人24小时待命。后方,更有无数“家人”为守家卫士送粮送水。
“两弊相衡只能取其轻”
文章标题:【南京八卦洲居民舍小家保大堤:他们是抗洪勇士】,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ironge.com.cn/html/zt/zx/145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