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烈士纪念碑下,quot;火线入党quot;的他们缘何学唱这些歌曲?

雨花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的集中殉难地。曾经,雨花英烈用生命和鲜血铸就新中国的诞生之路 ,而今,“白衣战士”为战胜疫情逆行出征,驰援湖北。

7月1日,雨花英烈原创歌曲在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响起。流淌的旋律时而低沉,时而激昂,把人们带进那一个个不眠的战斗夜。

革命烈士纪念碑下,江苏援湖北医疗队“火线入党”的新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学唱这些歌曲,以特殊的方式上了一堂难忘的党课。同为经历生死考验的年轻党员,一段跨越时空的旋律让他们“相遇”。

那年乱世如麻,他们用旋律激励人们走向“春天”

在雨花台烈士陵园知名烈士墓区,安葬了一位南京六合籍烈士赵良璋。他曾是一名空军,是蓝天骄子。他说着一口南京话,讲起话来爽快又坚定。他爱音乐,发表的歌曲超过二十首。他还是著名的地下战线“北平五烈士”之一。

经历了艰苦卓越的地下斗争和狱中酷刑,1948年10月19日,“北平五烈士”在南京英勇就义。他们紧紧握起拳头,伸向天空,并高呼“共产党万岁”,枪声和口号声交响在一起,久久回旋。那一年,赵良璋27岁。

赵良璋从小聪明好学,1934年,13岁的他以优秀的成绩考入南京私立青年会中学。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打破了他平静的学习生活。1937年12月,侵华日军占领了南京。南京沦陷以后,赵良璋辗转撤退到大后方。他决心投笔从戎、从军报国。

1939年3月,赵良璋正式入读中央空军军士学校,开始学习飞行。虽然成为了空军军官,但赵良璋思想也发生了变化,他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赵良璋的狱中难友余心清回忆,不幸被捕后的赵良璋活泼能干,平常爱谈笑风生,玩的事几乎没有一件他不会。屋子里有了赵良璋,别人就不会感到寂寞。另一位难友李焕麟也回忆,赵良璋在狱中仍天天练拳。

赵良璋牺牲之前,给友人写了一封遗书,其中有一句振聋发聩的话:“我是带着勇敢与信心就义的。我虽倒了,但顽强的性格仍使我精神永不灭亡。”

赵良璋不仅有着震撼人心的英雄事迹,他还非常热爱音乐创作。在抗战年代,他谱曲的部分歌曲传唱一时,激励人们走过黎明前的那段黑暗时光。曾有烈士在就义前高唱他写的歌曲。

1943年,赵良璋创作了《北风寒》和《我们越亲近了春天》两首歌,在抗战艰苦时期,传达“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的理想。

近年来,雨花英烈研究会理事胡卓然从历史文献中发现,赵良璋以“野雪”等笔名公开发表过的各类乐曲曲谱十多首。而史料之中的线索显示,赵良璋短短一生里发表的歌曲可能超过二十首。

同样热爱音乐创作的还有顾衡烈士。

顾衡出身书香世家,毕业于知名学府东南大学,青年时期投身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他到安徵太和工作。为打开工作局面,他常和农民一起到地里干农活、拉家常,在劳动中启发农民的觉悟。为了进一步传播革命思想,他运用《苏武牧羊》的曲调创作了《农夫一生最辛苦》,歌词对农民苦难生活的描写引起群众强烈共鸣,很快传播开来。

1933年夏,顾衡到南京工作。作为中共南京市委负责人,他在白色恐怖的中心,不顾个人安危为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积极开展工作。 1934年6月,他不幸被捕。在狱中,敌人劝他自首,他回答:“我加入共产党,是一种信仰,这是不能动摇的!”

1934年12月4日,顾衡在雨花台慷慨就义,年仅25岁。

一段跨越时空的旋律,让英雄“遇见”英雄

党的99岁生日之际,赵良璋和顾衡烈士在革命中创作的歌曲,在雨花台上空响起。演唱者既有来自赵良璋家乡南京六合的房学祥,也有来自顾衡母校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的邓猛。在年初湖北疫情防控最吃紧的时候,他们在另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火线入党”。

庚子年初,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江苏援鄂医疗队数千名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大年三十,南京六合人民医院26岁的房学祥接到支援湖北的通知,他毅然请缨赴前线。

首批援鄂,凶险未卜。但作为探路者,房学祥深感责任重大。进入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当地医护人员的状态令他“心疼”。

“他们穿着防护服,身上都湿透了,汗水蒸腾下,眼罩也雾蒙蒙的。”房学祥难以忘记,当地医护人员工作了一整夜,但仍然强提起精神,和江苏医护人员交接,介绍病房情况。

令房学祥触动的是,无论是报名还是到达湖北一线,冲锋在前的都是党员同志。“到了武汉,党员先锋队先到当地医院看情况,制定流程,为其他医护人员安全进入病房工作提供了很大帮助。”生于和平年代的他,第一次深切感受到党员的担当。抵达一线的第三天,他提交了入党申请书。

 文章标题:革命烈士纪念碑下,quot;火线入党quot;的他们缘何学唱这些歌曲?,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ironge.com.cn/html/zt/zx/134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