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大的京东集团为何也遭遇“网络黑公关”产业链困扰?

强大的京东集团为何也遭遇“网络黑公关”产业链困扰?


  不久前,一年一度的618年中大促终于落下帷幕,京东、天猫等各大平台都交出了漂亮的数据,累计下单金额分别达2692亿元、6982亿元,均创下新纪录。不过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中新观察注意到,6月19日下午,京东发言人在官方微博发布公开声明,强烈呼吁监管部门介入调查618背后的“黑公关”产业链。


  那么,作为国内三大电商之一的京东集团为何会呼吁监管部门介入调查“黑公关”产业链呢?


  京东集团怒斥网络“黑公关”产业链


  据京东方面的表述,6月17日,易观违背行业常识发布一则《618主流电商平台3C数码家电品类销量监测》报告,该报告发布几个小时之内,网络上集中出现了一批内容雷同、步调一致的围绕该报告的针对京东发布不实消息、诋毁抹黑的文章,内容涉及到了几百个营销账号,相关链接接近千条,阅读浏览量近千万。


  在618期间,京东还遭到了多批次的网络攻击,针对这一情况,京东已经收集证据并递交到了公安、网信等监管部门。京东方面表示,强烈希望监管部门介入调查以下相关事项:


  1、是谁有能力在短短1-2个小时之内在全网调动数百个营销账号整齐划一的开展行动对京东攻击抹黑?


  2、这些账号背后明显存在有偿发布虚假信息、造谣抹黑的黑公关产业链,其金主是谁,其目的为何?


  3、据我们监测,有一些大量、长期专门以“黑京东”为生的账号,其背后运营者为谁,又受谁雇佣?


  4、这一系列超常规的操作背后,是否存在资本控制舆论的现象?


  此外,京东方面还称,当前正值疫情期间,京东集团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承担社会责任,帮助中小商家复工复产、保障民生。但却屡遭网络恶意攻击,忍无可忍、遍体鳞伤。我们强烈呼吁网络监管部门和公安机关能够利剑出鞘,扫黑除恶,严惩在疫情期间破坏经济复苏的黑公关行为,还互联网世界一片净土。


 新兴电商企业成“黑公关”受害者


  今年5月,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喻国明教授课题组发布《网络恶意推动传播现象舆情追踪与监测》研究报告。报告显示,电商行业已经替代食品、饮料、汽车等行业,成为互联网恶意推动传播现象的重灾区。互联网“黑公关”常将行业性普遍问题引导至特定竞争对手身上,如以制造“假货洼地”“二手东“等污名传播,推动恶意传播。


强大的京东集团为何也遭遇“网络黑公关”产业链困扰?


  根据统计分析,这类黑公关事件九成以上的幕后黑手疑似为“头部企业捉对厮杀”,以“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为目的,已经形成了一条严密的网络黑产传播链条。此外,有部分头部企业利用职业公关人员冒充记者或通讯员,或通过第三方营销机构,炮制假新闻或抹黑性内容作为“种子”,再经由水军账号进行刻意诱导,达到恶意传播,伤害竞争对手的最终目的。


  据了解,腾讯、拼多多、京东、美团等多家企业均披露过遭遇类似“黑公关”。其中,恶意传播事件主要攻击点中,融易新媒体,“企业正常经营问题”占总体近三分之一,主要包括对企业的业务变化进行恶意解读,如正常的业务调整、营收变化等;另外,则是对正常新闻进行恶意解读。如部分企业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协助国家相关部门打假的正常行为,却被黑公关夸大个别案例,将自身同样存在的行业性问题恶意引导至其他竞争对手身上,将普遍性问题转换为竞争对手的个别问题。


  “‘黑公关’一般采用两种比较典型的手法:一是自上而下模式,即通过策划新闻,将新闻报道洗稿到白名单网站进行传播,从而以假乱真、混淆民众视听;二是自下而上模式,即通过雇佣水军,一哄而散,制造规模优势,希望获取新闻媒体的报道,进而形成新闻事件。”相关业内人士透漏:“‘黑公关’事件侵害了相关企业的商业信誉,网络黑公关行为已经成为网络社会毒瘤,涉嫌网络黑恶势力犯罪,应予坚持打击,它伤害的是互联网企业,更伤害的是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肌体。”


  拔掉网络“黑公关”还需向法律借力


 文章标题:强大的京东集团为何也遭遇“网络黑公关”产业链困扰?,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ironge.com.cn/html/zt/315bgt/129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