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不及防的踩雷,不是我_八卦爆料

猝不及防的踩雷,不是我

最近常有喷子来留言,有些连我性别都没搞清楚就开喷。

还有些文章内容都搞错,喷得我莫名其妙。

不知道是我开始火了,还是触碰到某些人的G点?

希望大家异口同声说是因为我火了

1.

之前那篇文底下的留言里几个小伙伴说有些人见不得别人好,看到别人向上就使绊子。

看留言的时候,我额头冒汗,心说:

天啊,你们都经历了什么呀?!

人和人之间的经历果真千差万别。

如果可以的话,想开个“爱的抱抱”商店,送你们很多的爱和拥抱。

我自己一路走来,身边即使不全是支持和鼓励,也鲜少有使绊子的。

酸甜苦辣咸都尝过,人情冷暖都体会过,更多的是感恩世界上有那么多善良的人。

有句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视角不一样,事物本身随之改变。

我在想, 或许换个视角,大家眼里的恶人会不会其实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

当然,如果真是遇到恶人,那就反击吧。

对前文的讨论就到这儿了,愿大家心里少点戾气,多点温暖;

也愿大家前进的道路上少些绊脚石,东浙新闻(),多些贵人。

2.

我这几天在找银行理财产品。

遗憾地发现银行理财包括结构存款收益都挺低的,5%的几乎找不到,4%以上已经让人感动。

一系列的风险事件后,低风险理财快成主旋律了。

市场上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都快被负面淹死,门槛低的出了不少事,门槛高的私募信托也频频踩雷。

最近诺亚财富34亿私募基金踩雷承兴国际,基金的底层资产是承兴国际相关方和京东之间的应收账款,结果京东回应,应收账款相关的业务合同是伪造的,等于说这就是个骗局。

怕有小伙伴不懂什么是应收账款融资,我简单说一下:

假设说有ABC三家企业,B是核心企业(资质比较好),AC和B之间有业务往来,结账是有账期的,会产生应收账款;

AC要回收资金可以拿着和B产生的应收账款去融资,银行或非银机构看在核心企业B的份上愿意给A和C融资,应收账款债权从AC转移到银行或非银,等于银行或非银替B先还了钱。

诺亚财富这个事情,如果承兴国际在京东的应收账款是真实的,那没什么问题,但是京东报案说承兴国际造假,根本没有这回事,就不知诺亚是怎么做的风控了。

欸早年我在国企的时候,这种伪造业务合同,拿应收账款融资的事儿也遇到过,这么多年过去居然还在上演,还就能骗到34亿,说什么好呢。

之前看朋友圈里的私人财富管家发各种私募和信托还心痒痒,现在可算不痒了。

猝不及防的踩雷让人懵逼,造假更让人懵逼。

真想劝劝这些人,信用很值钱的,不要乱糟蹋。

高风险高收益的我还是买买股票吧,愿打愿挨的事。

前两天大A下跌又补了点,逻辑和以前差不多,白马龙头分红业绩好。

黄金在美联储鲍威尔的鸽派发言后回涨了些,本月底要是真降息,也许会再涨点。

不过资金量小赚不了什么钱,不太建议在这个点位买。

美股的话在降息讯号出来后创新高,期待降息时继续涨,但市场也可能提前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