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热点资讯:广东:两级补贴释放叠加效应 水产品清塘价稳量增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春节过后,国内多地的罗非鱼、对虾等养殖品种压塘严重。2月27日,农业农村部召开水产品稳产保供视频调度会,要求各地采取措施,加大对压塘产品的加工收储力度。


  前不久,广东省率先出台水产品收储补贴政策,精准发力,综合施策,打通水产品加工销售链条。截至目前,广东已收储压塘水产品4.86万吨。


  补贴政策人气高,收储企业迎“利好”


  广东是渔业大省,水产养殖产量位居全国第一。然而,受疫情影响,今年2月广东水产品市场需求疲软,鱼虾滞销,量价齐跌。以南美白对虾为例,2月上旬从平日的25元/斤下滑至14-17元/斤,销量也大幅减少。水产养殖存塘量不断增大,加工产品积压明显,如不及时疏通和拓宽流通渠道,将严重制约后续生产。


  2月14日,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关于做好家禽水产品收储工作的紧急通知》,明确收储本省养殖鱼类、虾类将给予财政资金补贴。2月28日,《2020年广东省家禽水产品收储和蔬菜瓜果收购、贮藏应急补贴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出台,明确将对水产品收储实施每吨1000元的财政资金补贴政策,并进一步明确了水产收储范围、收储规模、收储任务、奖补标准和奖补发放程序。


  “犹如一场‘及时雨’,《方案》出台后,市场极为关注,养殖户纷纷打电话来询问具体办理方法。”湛江市农业农村局渔业科负责人表示。


  在位于阳江市的顺欣海洋渔业集团,公司自2月11日复工以来,目前已收储罗非鱼2000吨。该公司负责人坦言,补贴政策对公司的生产计划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如果没有补贴,疫情防控期间公司可能会考虑暂停收购。


  记者从阳江市农业农村局渔业科了解到,收储政策的出台对水产流通加工企业尽快复工复产、畅通水产品销售渠道起到了推动作用,使存塘鱼能及时清空,腾出空间开展春季投苗生产,确保水产品全年稳产保供。


  与此同时,连日来广东各地市积极响应,研究制订适和当地实际的水产品收储政策。


  2月21日,珠海斗门区发布“暖企25条”措施,第一个出台地方性水产品收储奖补政策。根据《斗门区积压和滞销水产品收储和家禽损失补贴申办指南》,在广东省补贴政策的基础上,斗门区内符合条件的水产品加工流通收储企业、企业食堂和配餐企业,在2月14日至3月31日期间向斗门区农户收购现有存塘水产品的,按照0.15元/斤(即300元/吨)的标准给予补贴。


  汕头市濠江区也出台了当地的收储政策,在广东省补贴政策以外,对农业经营主体在补贴时限内新增收储本地滞销鱼、虾等水产品,按照不高于200元/吨的标准进行补贴。阳江市则明确,当地的地县财政对收储量同比增加10%的水产品加工企业以工业产值的名义进行额外补贴。


  龙头企业顺势发力,出塘量价稳步提升


  在省、市两级收储政策的加持下,市场信心得到恢复,渔业龙头企业纷纷响应加快复工复产,加大收储力度,缓解水产品压塘问题。


  珠海是“中国海鲈之都”,该市斗门区的鲈鱼养殖面积达3.1万亩,年产量12.28万吨,约占全国市场的8成。在斗门区白蕉镇,广东强竞农业集团有6000亩生态养殖基地,为帮助养殖户解决“卖难”,该公司目前已收储水产品超过1000吨。


  “2月中旬,珠海每斤40头规格的南美白对虾,塘头价仅13元。随着国内疫情好转,餐饮业逐步开放,物流恢复,珠海当地鱼虾价格有所回升。3月下旬,珠三角地区虾价每斤上涨了2-3元,最大涨幅达到每斤4元,35头虾成交价达26.5元。”据海珠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疫情期间斗门水产品压塘超2万吨,融易新媒体,目前该区已收储2500多吨海鲈、南美白对虾等,其中海鲈鱼按市场价格收储,南美白对虾则按高出市场30%-40%的价格进行收储。


  茂名市罗非鱼养殖面积达29万亩,年产量超20万吨。新洲海产公司是一家水产品出口加工企业,也是当地收储量最大的企业。截至3月23日,该公司已收储罗非鱼2323.28吨。在茂名下辖的化州市,新海水产有限公司收储了罗非鱼2039.5吨,收购价与市场价相当,6两到一斤的收购价为2.5元/斤,一斤以上的达到3.8元/斤,两斤以上的在4.2元/斤,价格平稳。


 文章标题:最新热点资讯:广东:两级补贴释放叠加效应 水产品清塘价稳量增,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ironge.com.cn/food/96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