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闻头条:广西市场监管部门推动糖业质量提升二次创业

  “甜蜜事业”,有时候也会夹杂苦涩。


  几年前,由于糖价持续低迷,加之机制不顺、管理不严、市场不活、效益不高,让广西糖业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遭遇到了挑战。


  广西,我国最大产糖省区,多年来食糖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是全国糖业的风向标,被誉为中国的“糖罐子”。为重振广西糖业雄风,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实施糖业二次创业的决策部署,广西市场监管部门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综合运用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手段,助力广西食糖产业质量提升。


  推动糖业发展质量变革


  在广西崇左市江州区新和镇兰山村沿山屯,甘蔗种植大户陆超学种植了5.3公顷广西自育良种甘蔗,平均单产达到6吨。经过多年推广应用,2018年广西糖料蔗良种覆盖率达90%,其中自育优良品种桂柳05136、桂糖29号、桂糖42号等种植比率达到一半。


  前些年,受甘蔗生产成本抬升等因素影响,广西糖业发展面临挑战,甘蔗收购价、种植面积、种蔗收入、糖企利润出现下滑。为振兴广西糖业发展,今年2月,广西出台了《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糖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围绕提高生产能力、保护蔗农权益、放开甘蔗市场、兼顾地方利益、整合加工能力、培育知名品牌、拉长产业链条、做大糖业产业,深化糖业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糖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广西2014年启动“双高”(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建设试点,2014年至2019年各级财政筹资170多亿元,按照经营规模化、生产机械化、水利现代化、种植良种化标准建设。


  目前,广西33万公顷“双高”基地累计完成土地整治31万公顷,综合机械化率达61.1%,种植良种率达100%。据统计,通过“双高”基地建设,每亩(1亩≈0.067公顷)甘蔗可降低生产成本120元左右,与此同时,甘蔗单产明显增加。


  “必须紧紧抓住降本增效这一核心,打破机制体制的藩篱,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竞争力。”10月30日举行的2019/2020年榨季广西糖业工作会议上,广西进一步明确了向深化改革要动力,加快推动糖业“二次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提升标准化技术支撑水平


  标准化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和关键,为了给广西糖业振兴提供更多的标准化技术支撑,广西市场监管部门主动对标先进地区找差距,找准行业通病和质量短板,寻求新时期在大市场监管体系下,提升食糖产业质量的有效切入点。


  目前,广西市场监管局已组织搜集整理国内外食糖相关标准,其中收集国外标准原文本30余份,翻译国外标准20份。对区内外89家食糖企业进行了调研,其中5家为云南省和广东省较具有代表性的白砂糖生产企业。开展食糖产品国内外标准比对工作,完成了我国白砂糖标准与国际食品法典标准糖标准的质量指标比对分析,以及与俄罗斯白砂糖标准、泰国白砂糖标准等国外标准比对分析,编制了《我国白砂糖标准与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比对研究报告》,从标准化角度找出存在问题及制约产业发展的因素,提出白砂糖质量提升标准化方面的措施和建议。


  今年8月6日,由广西质检院牵头起草的《白砂糖认证实施技术规范》正式发布,该标准在国家标准GB/T 317-2018《白砂糖》的基础上,增加了丙烯酰胺残留量、总汞重金属污染物限量,霉菌、大肠菌群、致病菌等微生物安全指标,以及氧化乐果等15种广西广泛使用的农药残留技术要求,对助推白砂糖生产企业获得高端质量认证,加入国际化蔗糖全产业链拓展国际市场具有重大意义。


  与此同时,广西市场监管局还组织开展基于现有食糖标准相关的质量提升研究,围绕蔗糖产业产前、产中、产后的不同阶段的质量提升需求,组织研究制定了技术指标严于国家标准并具有广西特色的《制糖工业助剂 硫磺》《制糖工业助剂 聚丙烯酰胺》等食糖产品及助剂系列团体标准,并收集287项与食糖行业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外标准,形成食糖行业专题标准资源库。该局还着手建立了食糖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关键字的题录模糊检索和国内标准全文浏览,为政府、企业、第三方机构、消费者提供包括生产、检测、流通等各环节的食糖行业标准化、服务、应用等功能的信息服务。


  大力推进认证服务


 文章标题:经济新闻头条:广西市场监管部门推动糖业质量提升二次创业,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ironge.com.cn/food/54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