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国际果酒论坛在广州举行

  8月9日,由中国酒业协会主办,宜宾五粮液仙林生态酒业有限公司承办,山西彤康食品有限公司、醉美丝路(北京)国际商贸有限公司、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联合承办的第二届国际果酒论坛在广州举行。

 

  中国酒业协会执行理事长王琦,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朱敏,广东省酒类行业协会会长彭洪,宜宾五粮液仙林生态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红川,贵州茅台(集团)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贤富,泸州纳贡庄园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南宾,广东桑醇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蔡锦波,山西彤康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华丽,醉美丝路(北京)国际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涛,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庞有祝,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曾新安,曲靖师范学院生物资源与食品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施晓东,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农产品保鲜与加工技术研究所所长张志军,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标准信息部主任、全国酿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郭新光,京东零售集团消费品事业部酒类采销部总监刘岩,北京正一堂营销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邵伶俐,深圳酒类行业协会会长张铁军等嘉宾出席了本次活动。

 

  后疫情时代,果酒产业的机遇与挑战

 

  新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形势下,特别是随着后疫情时代的来临,人们的消费方式和消费心理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一方面是大健康热潮推动行业、品牌持续的发展。另一方面消费者特别是年轻的消费者他们的个性化消费需求也在逐渐的增加,这些变化不但对酒的品类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新兴的时尚酒类文化提升创造了空间和机遇。

 

  谈及果酒产业未来的发展,王琦在致辞中指出,未来中国酒业协会将继续坚持在三个方面为果酒发展助力:

 

  一是深入挖掘我国果酒的历史文化,建设果酒的感官评价体系和表达方式,构建果酒消费场景和饮用的方式,将果酒的文化与品牌建设有机的结合,倡导合理、健康、科学的消费,逐步树立我国果酒行业的整体形象。

 

  二是持续推动果酒特色企业的认证和扶持工作,提高企业管理的能力和技术研发的能力,树立行业标杆企业,推动果酒产业向资源特色化,品牌地域化发展,果酒产品结构向低醇化、果味加强型、起泡型方向发展。

 

  三是建设中国果酒研究院,树立大果酒(包括发酵果酒、浸泡型果酒和水果蒸馏酒)概念, 从产业定位、技术平台、标准制定和文化传播等方面为大果酒产业的发展助力;推动果酒行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建立产学研合作联盟,重点突破一批重大共性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建设原料的种植、采收和加工过程的技术规范;全产业链的安全及质量关键控制点。

 

  不仅如此,中国在果酒产业发展领域也有着天然的优势。据朱敏介绍,我国是世界水果生产第一大国,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水果产量接近2.7亿吨,品种丰富,种植分布广泛。随着国家乡村振兴,健康中国战略深入实施,依托果酒行业与现代农产品精加工技术,助力传统农村特色水果产业发展,打造特色品牌,进而解决水果滞销问题,延长产业链,大幅度增加附加值,这对于全国特别是地处偏远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城乡一体化进程,农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因果酒具有酒度低、营养高、口感好等特点,符合未来酒的发展趋势,近年来正被越来越多消费者所认可和接受,成为新的消费时尚。据咨询机构新近发布中国酒业行业市场发展调研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果酒销量约为11.9万吨,市场前景看好。

 

  巨头入局,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些著名的白酒龙头企业像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都纷纷进入这个行业,进一步促进果酒产业的发展,呈现了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是我们也看到,我们国家果酒产业的规模还不大,人才、技术还有待提升,品牌培育和市场知名度比较低,产业规模有待显著提升。交流思想,凝聚共识,这对未来果酒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必将为果酒产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产生有利的推动。

 

  高红川在讲话中表示, 目前我国人均果酒(含葡萄酒)年消费量约为1.0—1.5升,而全世界果酒(含葡萄酒)人均年消费量约为3.5升,欧美国家人均年消费量则高达6升,融易资讯网(www.ironge.com.cn),差距仍然较大。对照日本近千亿的果酒市场(以下皆为不含葡萄酒)规模,我国当前果酒市场容量仅约220亿,预计到2030年,我国果酒市场将有望达到千亿规模,成为一片新兴的蓝海市场。

 

 文章标题:第二届国际果酒论坛在广州举行,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t.ironge.com.cn/food/152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