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事件:食品资讯一周热闻(5.10—5.16)(2)

日前,网上一组“大头娃娃”视频再度引起外界的关注。视频显示,湖南永兴县一家爱婴坊母婴店将名为“倍氨敏”的产品当做特医奶粉销售,但该产品是蛋白固体饮料。多名孩子长期将其当奶粉饮用后,出现了颅骨突出、用手拍头、发育迟缓等症状,经医生诊断均患上了佝偻病。对此,湖南省永兴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5月13日向北青报记者表示,该县已经对此事开展调查,有结果将向媒体通报。(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点评:永兴县出面对报道中的5名孩子进行人文关怀,安排人民医院儿科专家对其全面体检,并在当地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儿童食品安全全面清查整顿行动。
 

法院终审判“小儿”固体饮料厂家十倍赔偿

宁夏银川一消费者给宝宝买了固体饮料,标签标注“小儿”字样,却没有婴幼儿特殊膳食食品生产许可,他把厂家告上了法院,索赔“退一赔十”。(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点评:乳业专家王丁棉分析指出,生产固体饮料的门槛相对较低,技术含量及研发生产成本也低,但利润可观,不少厂商瞄准了这一“商机”,打着“特殊”食品的旗号高价销售固体饮料产品。而消费者对固体饮料和“特殊”食品的相关知识了解不多,很容易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误购。希望有关方面针对消费者进一步加强有关消费引导和教育,凝聚各方合力,消除非法固体饮料厂商坑害消费者的土壤和空间。
 

南昌女子在“奈雪的茶”买欧包回家打开长“白毛”

前几天,南昌的消费者孙女士给《都市现场》打来电话说,5月5号下午,她在南昌市北京东路百盛优客城市广场“奈雪的茶”买了一份欧包,回家打开包装一看,发现竟然长了“白毛”。(都市现场微信号)

点评:针对记者的消费遭遇,律师缪宏韬指出,店家不给小票的行为,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向商家索要购物凭证和服务凭据的时候,商家也应该出具。
 

外卖商家新款套餐藏猫儿腻 一次性餐具和外卖餐食搭着卖

从5月1日起,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饭馆餐厅将不得再主动提供包括筷子、勺子、刀叉等一次性餐具,外卖平台则默认“不勾选=不需要”模式。新规实施已有10天时间,记者注意到,大部分饭馆餐厅送出外卖时已不再主动提供一次性餐具,但也有个别餐馆推出了1毛钱的付费一次性餐具包,而且与套餐“捆绑销售”,消费者想取消都没门儿。(北京晚报)

点评:从北京市城市管理委了解到,按照新规的要求,从5月1日起,无论是餐饮经营者,还是餐饮配送服务提供者,都不得主动向消费者提供一次性筷子、叉子、勺子,并应当设置醒目的提示标识。如违规主动向消费者提供一次性用品,将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责令立即改正,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再次违反规定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3、国内食品资讯热闻
 

小龙虾销售出现新形势:实体店销量下降 线上订单大幅提升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进入5月,又到了小龙虾集中上市的季节。受疫情影响,今年小龙虾销售出现新的形势:实体店销量下降,线上订单大幅提升。从“路边大排档”到“线上大狂欢”,小龙虾的热度是否一如往年?(央广网)

点评:前期受疫情影响,小龙虾苗种销售不出,很多养殖户虾苗压塘,导致小龙虾堆积塘口,密度较高,个头偏小,影响了价格。以往企业从养殖户处批量购入的小龙虾一般是售卖到各大餐饮店,但如今餐饮业尚未完全恢复元气,销路也难以打开。线下销路不畅,只能转战线上。通过网络主播们直播带货,线上小龙虾的订单量大幅提升。在很多餐馆,小龙虾外卖订单量也远远大于堂食销量。
 

汇总|17家上市乳企2019年年报:伊利、蒙牛、飞鹤净利润同比增长;贝因美净利润亏损1.03亿元

截止到4月30日,我国大多数上市乳制品企业2019年年报陆续发布,食品伙伴网汇总了17家上市乳企2019年年报情况。(食品伙伴网)

点评:伊利股份、蒙牛乳业、光明乳业、飞鹤、澳优乳业、健合集团等12家企业2019年净利润增长,三元股份、庄园牧场、贝因美、西部牧业、熊猫乳品5家乳品企业净利润下降,值得注意的是,贝因美、西部牧业净利润出现亏损。
 

山东数千万只蚂蚱“卖不了、放不下”养殖户渴盼出禁食昆虫名单

 文章标题:最新新闻事件:食品资讯一周热闻(5.10—5.16)(2),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ironge.com.cn/food/113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