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密部署,形成整治合力。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整治工作,下设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调度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动整治工作顺利开展。印发《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明确整治工作重点、责任分工和整治措施,各区(市)结合各自实际,制定了各辖区整治方案,进一步细化任务、落实责任。
突出重点,扎实开展整治。积极回应民生关注热点,针对公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重点开展农业投入品管控、“三小”规范提升、食品保健食品宣传营销规范、农村食品安全提升、蛋白饮料、风味饮料标签虚假标识专项整治提升等五个方面的综合治理和专项整治。同时,根据食品安全监督抽检、风险监测、日常监管等情况梳理出的安全隐患和重点品种,对粉条粉丝、蜂蜜、蜜饯、银耳、酱腌菜、白酒等品种进行专项治理。
风险管理,构建防控机制。建立食品抽检监测、双随机一公开、风险会商等工作机制,及时防控化解风险隐患。加大抽检力度。坚持抽检区域、环节、品种全覆盖,突出农兽药残留、重金属、有机污染物、添加剂、非食用物质等风险指标。2019年全市投入抽检经费1000余万元,安排食品评价性监测和监督抽检任务22270批,其中市级9680批。
加强联动,严惩违法行为。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衔接,扎实推进“食安、农安、公安”三安联动,从严、从快查处一批大案要案,保持高压震慑态势。截至目前,全市办理案件130起,涉案货值金额9.15万元,没收违法所得10.61万元,罚款206.91万元。办理食品类刑事案件20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63人,刑事拘留39人,有力震慑了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
加大宣传,构建共治格局。在多家媒体开办专栏,大力宣传专项整治工作进展和成效,及时公布典型案件,曝光违法违规企业和产品信息,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完善“12331”投诉举报热线功能,实行有奖举报,扩大群众参与渠道,提高群众参与热情。今年以来,共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气会5次,曝光典型案例15起;接收食品类投诉举报478起,处置回复率100%。
管服并重,促进企业转型。坚持严格监管与优化服务并重,组织专家组,对整治企业进行“联合会诊”、“逐一解剖”,制定整改提升方案,帮扶问题企业整改到位。建立沟通服务互动机制,健全分类监管、“双随机”检查等长效监管机制,确保食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