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易媒体:一周食品观察:零食商脑洞大开 “奇葩”粽子飘香端午

   编者按:消费升级时代,食品行业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与转型。追求自然、健康、绿色、便捷成为食品产业新方向,食材、口味、包装、加工技术的创新正在带来全新的食品体验。未来产业发展有哪些新趋势、新风尚?消费者在追求品质消费的同时,如何避开雷区?为帮助网友透过现象观察食品产业本质,新华网食品频道特别推出《一周食品观察》栏目,希望通过梳理产业新闻,分析解读产业现象,提供最具价值资讯,服务百姓生活。

 

  新华网北京6月3日电  上周(5月27日-6月2日)食用农产品价格小幅回落。据农业农村部监测,5月31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为112.15,比27日下降0.73个点,“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为113.62,比27日下降0.88个点,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牛肉、羊肉、鸡蛋的平均价格依次为20.45元/公斤、60.17元/公斤、60.01元/公斤、8.76元/公斤,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和7种水果的平均价格分别为3.94元/公斤和8.09元/公斤。

 

  其中,大蒜的价格值得注意。与去年不同,今年大蒜库存量有所减少,价格也在春节后一路上涨。目前,正值新蒜上市期,随着大蒜的上市量越来越多,预计价格会稳中有降。

 

  近期,随着端午节的来临,粽子再一次成为吃货们的热点话题。除了传统粽子生产商之外,一些线上的零食厂商也加入了粽子食品的生产队伍,大胆创新并推出了“海盐芝士”“麻辣小龙虾”“干豆角腊肉”“土豆牛腩”口味的粽子。这样的产品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粽子市场的种类,契合当前新生代消费者对于新奇、个性产品的需求,为端午节注入了更多现代化元素。

 

  尽管商家将粽子炒得火热,但在当前的消费环境中,粽子市场始终不温不火,销量也并不可观。为改善这一现象,部分商家希望将粽子打造成一款日常消费食品,然而就目前来看,粽子食品还是很难摆脱时节限制。

 

  与休闲零食不同,生鲜食品在运输效率方面要求较高。5月30日,烟台火车站一列名为“春果第一枝·高铁极速达樱桃专列”的复兴号列车缓缓驶入站台,将新鲜的樱桃送入千家万户。事实上,这样的运输模式早在去年就已经尝试过,获得了农户和消费者的好评,在推动生鲜食品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观察周内,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红牛”)的商标之争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有消息称中国红牛“面临强制清算”。日前,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作出裁定,“不予受理红牛维他命饮料(泰国)有限公司、英特生物制药控股有限公司对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的强制清算申请”。

 

  近期,市场监管总局组织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中,检出肉制品、食用农产品、水果制品、糕点4类食品10批次样品不合格,涉及微生物、农兽药残留等问题。对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市场监管总局已责成相关省级市场监管部门依法予以查处。

 

  随着夏季的来临,贝类成为消费者餐桌上的鲜味,然而夏天因食用贝类引发贝类毒素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近期,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关于预防贝类毒素引发中毒的风险提示》中提到,贝类毒素不会使贝体发生肉眼可见的变化,通过颜色和气味并不能判断其是否已染毒。煎炒、水煮、高温、高压等常用的烹饪方法也不能完全破坏贝类毒素。所以,预防和及时对症治疗是减轻贝类毒素危害的主要方法。市场监管总局提醒消费者:

 

  一是通过正规渠道采购水产品。建议消费者在购买贝类时,尽量去正规的超市或市场。沿海地区的居民不要在有毒赤潮预警期间“赶海”打捞或采食海产品,平时也不要在排水口(如电厂冷凝水、生活污水)附近海域采集、捕捞海产品。

 

  二是食用要留心,有症状及时就医。食用贝类时要去除消化腺等内脏,每次食用量不宜过多。食用后如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四肢肌肉麻痹等症状,要立即赶往医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