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财经 > 经济 > 最新国内新闻: 金融委确定15字方针 定调资本市场:提升市场活跃度

最新国内新闻: 金融委确定15字方针 定调资本市场:提升市场活跃度

2020-04-12 10:38:42来源:融易新媒体

文章导读
金融委确定15字方针 定调资本市场:提升市场活跃度...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者按:4月7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融委)召开第二十五次会议,总结近期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进展,会议确定了“稳预期、扩总量、分类抓、重展期、创工具”的15字工作方针。 

  金融委布置了下一阶段五大工作,包括要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引导信贷资源更多支持受疫情冲击较大的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发挥好资本市场的枢纽作用, 放松和取消不适应发展需要的管制,提升市场活跃度;加大中小银行资本补充力度,增强抵御风险和信贷投放能力;高度重视国际疫情和经济金融形势研判应对,防范境外风险向境内传递。 

  其中,关于资本市场“放松和取消不适应发展需要的管制,提升市场活跃度”的新提法引发了市场的讨论。疫情发生以来,A股市场展现出极强的韧性,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资本市场正逢改革窗口,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改革方向,让长期资金、合规资金入市,提高市场活跃度。 

  15字方针释放哪些信号? 

  金融委会议称,确定“稳预期、扩总量、分类抓、重展期、创工具”的工作方针,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坚持股票市场正常开市,拓宽企业低成本融资渠道,针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区域、行业和企业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有效防控疫情,支持复工复产,维护经济稳定发展大局。 

  据《21世纪经济报道》,首先,早在2018年7月31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稳预期”就与“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工作”一起并列为“六稳”。而现在将“稳预期”置于十五字方针之首,显示其重要性。 

  在疫情影响下,央行节后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投放1.2万亿流动性、2月3日股市正常开市均是稳预期的措施。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波动增加的背景下,稳预期需要准确把握宏观调控的度,同时也需要加快改革。 

  第二,宏观政策的扩总量主要体现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扩总量主要是结构性的扩总量,并非是大水漫灌,强调资金专项用于疫情防控相关领域、民营及中小微企业。”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称。 

  疫情期间,央行设立3000亿专项再贷款,通过9家主要全国性银行和10个重点省市地方法人银行,向疫情防控重点企业提供优惠贷款支持。此后又设立1.5万亿再贷款再贴现额度,重点用于中小银行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 

  第三,疫情对各地区、各行业影响不一,因此要“分类抓”。于金融业而言,需加大对疫情影响严重地区、行业、企业的融资支持,强化对先进制造业、脱贫攻坚、民生就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助力复工复产。 

  第四,疫情之下,诸多企业生产经营受到重大影响,资金流紧张,难以偿还贷款。因此,特殊时期对企业贷款展期有助于缓解企业的资金流压力。 

  第五,温彬表示,目前货币政策工具箱中创新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已经非常多,这有利于央行通过各种操作向市场提供流动性,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下一步的关键在于如何将资金引导至实体经济,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 

  “除了增加对企业的信贷支持外,还可以利用资本市场的创新工具,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温彬说,“创工具方面还有很多的潜力和空间。” 

  金融委提出下一阶段五大重点任务 

  金融委在会议上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包括了五方面内容: 

  一是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据《金融时报》报道,中商智库首席研究员李建军认为,就金融政策的总体基调而言,未来一段时间的主要目标是支持实体经济的恢复,也就是在疫情防控的基础上,确保实体经济逐步有序复工复产,恢复正常的社会经济生活秩序。 

  “为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货币政策为经济恢复提供流动性支持同时,引导市场利率继续下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表示。 

  二是引导信贷资源更多支持受疫情冲击较大的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 

热点 | 财经 | 科技 | 观点 | 产业 | 专栏 |

融易新媒体 备案号:津ICP备17005847号 Copyright © 2002-2022 ryxmt.com.cn 融易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