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财经 > 经济 > 最新资讯新闻: 美三大股指上周末再次转跌 投资者信心不足成交惨淡

最新资讯新闻: 美三大股指上周末再次转跌 投资者信心不足成交惨淡

2020-03-30 15:36:34来源:融易新媒体

文章导读
美三大股指上周末再次转跌 投资者信心不足成交惨淡...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者按:在上周早些时段,一系列积极的货币政策和财政刺激政策曾令连续暴跌之后的美股走高,但随着美国新冠肺炎病例确诊人数突飞猛进的达到全球第一的事实,以及投资者担忧实体经济难以在短期内恢复,上周五,美股三大股指再次转跌,截至收盘,道指下跌4.06%;纳指跌3.79%;标普500指数跌3.37%,跌幅均超过3%。

  不少美国投资机构均认为,上周内的反弹实为刺激计划引发的空头回补,疫情的持续时间和对经济造成的影响仍未可知。且摩根士丹利对上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的预测几乎完全正确,为340万,该机构预计美国二季度平均失业率为12.8%,为自上世纪40年代有现代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中金公司固收部表示,金融市场短暂反弹后,可能还会有第二轮下行,只有疫情防控指标改善之后,才有可能真正意义上稳住金融市场信心,但即使下半年疫情好转,经济的底部额可能不会完全在二季度显现。

  美国确诊数量成全球第一 拖累三大股指上周五下跌

  上周五,美股市场在经历了连续上涨后再次收跌。道指下跌超过900点,结束三连涨。截至收盘,道指下跌915.39点,或4.06%,报21636.78点;纳指跌295.16点,或3.79%,报7502.38点;标普500指数跌88.60点,或3.37%,报2541.47点。

  同时,大型科技股普遍收跌。苹果跌4.14%,Facebook跌4.01%,谷歌跌4.39%,微软跌4.11%,亚马逊跌2.83%,奈飞跌1.62%;英伟达跌1.75%,AMD跌1.94%,高通跌3.46%。特斯拉跌2.61%。受疫情影响,特斯拉内华达工厂计划裁员约75%。美国银行股集体下跌。摩根大通跌7.08%,美国银行跌4.93%,花旗集团跌4.07%,富国银行跌2.04%。

  此前,美众院通过2万亿美元刺激计划,以及美联储一连串的宽松政策曾使美股投资者信心一度走高,但美国本土确诊病例突破10万,美国已成为全球确诊新冠肺炎病例最多的国家让投资者再次看淡美股经济的前景。

  回顾过去一周的走势,融易新媒体,3月23日美联储推出无限量QE,全球股市虽然仍多数下跌,但已逐步走出底部轮廓。3月24日,G7集团联合表态将不惜一切代价恢复信心和经济增长,基于此,全球主要市场吹响“反攻”号角,美三大股指、英、法、德等成熟市场均上涨超8%。3月25日,亚太市场火爆继续,日经225大涨8.04%收盘,韩国综合指数涨5.89%,中国香港恒生指数拉升3.81%,欧美市场方面则因前一交易日的“疯狂”而产生分化,纳斯达克小幅下跌,道指、标普500和德国DAX指数小幅上涨,而法国CAC40和英国富时100涨超4%。

  3月26日,亚太主要市场小幅回调,晚间G20峰会重磅声明,不惜一切代价应对疫情冲击,启动5万亿美元经济计划,欧美市场全线收红,美三大股指最终上涨超5%。3月27日,受G20利好影响,亚太市场纷纷以上涨收盘,而欧美市场却迎来较大幅度的调整。其中,英国富时100指数大幅下跌5.25%,法国CAC40、德国DAX下挫均超3%,此外,美国众议院批准了2万亿的经济刺激法案后,股市跌幅收窄,但随后股市重新下跌。

  总体来看,上周全球多数市场止跌,逆转了前期单边大跌的行情,全球市场信心随着政策的加码有所恢复,道指累涨近13%,创下1938年以来最大单周涨幅,标普500指数涨10.26%,纳指涨9.05%。

  投资者信心不足 美股反弹期间成交惨淡

  尽管上周道指曾用短短三天就较低位回涨了20%,但华尔街注意到,从资金面上看,美股带动的这轮市场反弹人气十分惨淡,市场成交量低迷,参与度非常低。

  Gorilla Trades公司策略师Ken Berman表示:“尽管美股周四收盘大涨,但信贷市场仍在大幅分化。华尔街的气氛仍然紧张,由于信贷息差仍然很大,人们不得不怀疑:本周美股大涨背后有多少真正的买盘支撑,又有多少是刺激计划引发的空头回补。”

  摩根大通分析师也认为,本轮美股反弹实际上是由空头回补及大型基金的资产组合调整所推动,并非受到消息面刺激。

  巴克莱银行首席美国股市策略师Maneesh Deshpande表示:“我们认为,美股此次反弹后,中期风险已偏向下行。投资者面临的另外两个不确定因素,即遏制病毒所造成的经济干扰时间,以及病毒疫情造成的最终经济损失,仍未解决。”

  AmeriVet Securities美国利率交易主管Gregory Faranello表示,他对美股暴涨抱有一些怀疑。他说:“我认为,现在风险资产市场的价格暴涨,不一定真正意味着前期暴跌已经结束。它一定会造成某种经济后果。在过去两周内,我们看到了通常在一年半甚至两年后才会看到的情景。”

热点 | 财经 | 科技 | 观点 | 产业 | 专栏 |

融易新媒体 备案号:津ICP备17005847号 Copyright © 2002-2022 ryxmt.com.cn 融易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