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上午,中国期货业协会携手央广《财经态度》推出一期特别节目,由著名经济学家任泽平对话中国期货业协会副会长、新湖期货董事长马文胜,谈及“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为哪般”。
这一轮大宗商品上涨原因是什么?
马文胜认为,这次大宗商品上涨具有国际性,并且是输入型的,是由三四个因素叠加造成的。
“近期铁矿石、黑色等商品涨幅是比较大的。但是与CPI挂钩的很多商品,比如像生猪、苹果、红枣等这些农产品,价格不但没有上涨,反而是在下跌的。所以说这一轮上涨很明显具有输入型的特征。”
从数据来看,更能印证大宗商品的上涨是全球性的。比如今年新加坡的铁矿石市场,今年最高涨了46.7%,国内铁矿石涨了32.3%;伦敦的铜今年涨了34%,国内涨了31%;美国大豆国际市场涨了21%,国内进口的大豆二号,涨了9.7%,国产大豆涨了8.9%。
任泽平认为,这一次的上涨,很大程度上是基本面因素推动的,基本面因素包括需求、供给,也包括美元流动性的泛滥。
具体而言,从需求来说,边际上需求开始改善。去年3月以后中国经济率先复苏,需求开始回暖,由于疫情控制与疫苗接种因素的影响,欧美经济是从去年底、今年初才开始复苏,因此中国经济领先于欧美三个季度,因此今年能够看到,中国、美国、欧洲、日本都出现了经济复苏的共振。
第二,从供给端而言,虽然需求在复苏,但是因为像巴西、智利、印度等大宗商品的一些主要的供给国,他们还深陷疫情的危机当中,所以说供给仍然是一个约束。
供求的错配共同推动了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此外还有一个火上浇油的因素,拜登上台以后,推出了3万多亿美元的刺激计划,包括大规模的减税计划、基建刺激计划,这些都对美元的宽松有比较强烈的诉求。
任泽平还提到:“对于未来大宗商品价格猛烈上涨,可能不会通过货币政策的明显收紧来治理,因为这是无能为力的。那么如何缓解这呢?无非有几个情景,一是全球需求的放缓。二是随着大宗商品主要生产国疫苗的接种,生产的恢复,供给得以回复。这两个条件起码要满足一个,大宗商品价格的这种过快的、猛烈的、大幅的上涨势头,才有望得以遏制。”
大宗商品价格未来走势与全球消费有关
目前这一轮大宗商品涨价到底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国内市场距离大宗商品见顶还有多远的空间?
在马文胜看来,由于大宗商品上涨对终端消费产生了一些压力,因此大宗商品价格今后到底怎么走,可能还要看最终全球的消费以及中国的消费。
马文胜认为,大宗商品涨跌实际上背后是供求关系。面对大宗商品的涨跌,企业一定要利用好期货市场工具。“因为期货市场已经构建了一个完整的风险管理工具市场和产业链市场。也正是由于期货市场的作用,在这轮涨价中,很多企业成功地规避了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而造成的一些风险。”
另外,马文胜还表示,目前已经有600多家上市公司公告了要参与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这是今年市场的一个很大变化。
“有的上市公司的保值规模超过百亿,也说明了中国期货市场今天的发展能够在这一轮全球性的价格上涨中,为中国的企业保驾护航。”马文胜说道。
“既然是全球性的价格的上涨,因此压力是全球各类企业都要面对的,这或许对中国的企业也是一个机会。企业利用好当前发达的金融市场,通过期货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应用来规避掉一些风险,筑好护城河,创新商业模式,这样的企业在本轮价格上涨的过程中有更强的竞争力。”马文胜指出。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或对下游成本产生影响
大宗商品上涨会引发什么后果?大宗商品涨价后,尤其是PPI上涨后,会不会向下游传导?中下游企业能否接得住?
任泽平表示,上游上涨能否向下游顺畅传导,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中下游企业的行业集中度和行业技术进步几个方面。
在任泽平看来,如果行业集中度比较高,就能够顺畅地传导;如果行业集中度不高,处于散乱或者恶性竞争价格战的状态,就很难进行传导。
同时,任泽平也坦言,融易新媒体,因为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势头过快过猛,所以还是对下游的成本产生了一些影响。“由于很多行业的生产制造成本都是跟大宗商品有关,所以这些价格都面临着压力,完全不向下游传导,是不客观的。”
热点 | 财经 | 科技 | 观点 | 产业 | 专栏 |
融易新媒体 备案号:津ICP备17005847号 Copyright © 2002-2022 ryxmt.com.cn 融易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