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信贷“开门红”效应消退后,疫情之下的高基数效应开始显现,使得4月金融数据低于预期。
5月12日,人民银行发布的4月金融数据和社会融资统计数据显示,当月广义货币(M2)、社融规模增速、新增贷款增速等回落幅度超出市场预期。不少分析认为,上述指标同比增速的下滑,很大程度上是因去年同期的高基数效应所致,如果用两年平均值衡量,M2和社融规模增速继续保持在合理水平,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同时,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反映出金融对实体经济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并未减弱。
总体看,今年以来,银行信贷对实体经济支持的力度并不弱。前4个月新增人民币贷款9.14万亿元,同比多增3449亿元,继续保持同比多增的态势。但受访的分析人士认为,下一步,货币信贷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将更多聚焦在改善结构方面,包括继续加大对中长期制造业、小微企业、绿色金融等经济领域薄弱环节的支持;同时,不容忽视的是,信贷投放的南北区域分化值得关注,应抓紧出台相应措施避免信贷资源从北方的加剧流失,推动区域均衡发展。
三项主要原因致M2增速大幅回落
一季度信贷“开门红”效应消退后,疫情之下的高基数效应开始显现,4月无论是M2增速、社融规模增速还是新增贷款增速全面回落。4月末,M2同比增长8.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3个和3个百分点;社融规模同比增速回落至11.7%,社融增量1.85万亿元,不及市场预期,比上年同期少1.25万亿元。
对于M2增速的回落,民生银行首席宏观研究员温彬对记者表示,为了应对疫情冲击,去年同期央行加大了市场流动性投放,使得去年同期的M2增速较高;同时,财政存款增长较快,政府债券集中发行节奏加快,且4月为缴税大月,导致财政存款新增5777亿元,分别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多增10631亿元和5248亿元,货币回笼力度加大。此外,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4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增2293亿元,信贷派生能力减弱。上述三项原因使得4月M2增速回落明显。
“不过,从市场利率的角度看,4月不论是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还是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均较上个月持平或有所下降,说明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裕,反映出M2增速与当前经济基本面相适应,流动性环境可以满足实体经济的需要。”温彬称。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王一鸣强调,2020年货币政策发力比较早,2021年金融数据同比增速在高基数基础上有所回落,这是正常的。从贷款、M2、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量看,与正常年份相比都不少。从2020年、2021年两年平均看,4月末M2、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分别为9.6%和11.9%,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M2、社融规模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已成为货币政策框架的“锚”,以此实现管住货币总闸门,保持币值稳定的最终目标。央行在近日公布的《2021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中指出,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这一中介目标锚定方式,有利于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在长期稳住货币总量;有利于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变化,使 M2 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向反映潜在产出的名义经济增速靠拢,为实施宏观政策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锚”。并内嵌了稳定宏观杠杆率的机制,有利于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
信贷资源区域分化值得关注
“开门红”结束,常态化政策下信用扩张步伐放缓的表现开始逐渐清晰,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呈现规模回落、结构继续优化的特点。
分部门看,贷款结构的最大亮点仍在于企业中长期贷款的强劲。4月企业部门中长期贷款新增6605亿元,相比去年及2019年同期均多增,说明企业中长期资本开支需求改善,制造业、基建等投资有望加快增长。
光大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王一峰对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表示,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同比回落,主要是企业和居民新增短期贷款明显减少,这与去年短期融资冲量的套利行为今年不再持续有关。例如,4月企业短期贷款减少2147亿元,较疫情纾困背景下的去年同期明显多减;4月票据融资在票据利率下行的背景下依然同比少增,而表外的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也同比多减2729亿元。居民短期贷款仅增加365亿元,较去年同期明显缩量,与季节性效应和当前经营贷和消费贷严查行动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从居民中长期贷款数据看,居民购房需求仍然旺盛。4月居民部门中长期贷款新增4918亿元,为历史同期峰值。
热点 | 财经 | 科技 | 观点 | 产业 | 专栏 |
融易新媒体 备案号:津ICP备17005847号 Copyright © 2002-2022 ryxmt.com.cn 融易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