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食品原料行业卖得最火的是什么?答案之一是酵母。
今年一季度的疫情蔓延催火了宅家经济下的烘焙热,而烘焙必需的酵母成了“销售爆品”。京东零售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京东平台上,酵母在2月上旬的销售额达到了去年同期的10倍。
酵母生产商法国乐斯福(Lesaffre)大中华区CEO浦建菲在今年的上海进博会参展期间直呼没想到,“疫情改变了消费者餐饮的内容或者地点,比如选择在家自己烘焙等。酵母行业的抗击打能力还是很高的。”
进博会上备受关注的酵母,既是一种食品原料,也参与食品安全链条的一环。疫情让消费者更加注重食品安全和健康。“功能性食品和饮料、膳食补充剂在人们保持健康或追求健康目标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KERRY集团亚太区总监BRIAN NEVIN表示,随着功能性食品市场的壮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功能性食品。
功能性食品异军突起
“全球接近87%的人对免疫力产品感兴趣。具体到市场规模,2017年全球关于免疫力健康的膳食补充剂产品市场规模达到了170亿美金。预计每年会以7%的速度增长,到2025年会达到250亿美金。” BRIAN NEVIN说。
根据数据提供商Tastewise发布的报告称,融易资讯网(www.ironge.com.cn),超过三分之一的消费者在寻找他们食物中的功能性益处。过去的一年里,寻找食品饮料中的有助身心健康功能的消费者增加了23%。
对于食品和饮料品牌来说,了解消费者的动机并确定食品和饮料的预期功能已经成为研发新产品的关键步骤。根据Tastewise的预测,全球功能性市场的规模预计将超过2750亿美元。消费者对功能性食品的兴趣持续上升,食品和饮料公司必须紧跟其上。
“一旦你知道消费者对哪个功能感兴趣,你可以开发产品来迎合消费者增长的需求。而且最好后退一步,理解趋势背后的东西。”Tastewise首席执行官兼创始人Alon Chen认为,比如知道德国泡菜正在流行只是第一步,在这背后趋势是,人们正转向发酵的、富含益生菌的食物以获取对肠道和大脑健康的积极影响。“了解到这一趋势,有助于品牌确定下一个即将火爆的功能成分,以及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成分。”
特医食品和植物基产品增长空间大
面对功能性食品的蓝海,哪些细分赛道值得关注?行业人士和投资人都在寻找答案。
2020年5月,一则有关“大头娃娃”的新闻登上热搜——湖南郴州市永兴县“爱婴坊母婴店以蛋白固体饮料冒充婴幼儿特医奶粉进行销售欺骗消费者”。由于事件中的婴儿存在乳糖不耐受的状况,医生告知家长给孩子食用特医奶粉,而母婴店误导家长,把蛋白固体饮料冒充婴幼儿特医奶粉,导致孩子未能获得足够的营养,影响身体健康。
健康界向相关专家了解,所谓特医奶粉就是特殊配方奶粉,如配方婴儿豆奶粉是完全不含乳糖的,是专为乳糖不耐受婴幼儿设计的配方,可用来替代普通婴儿奶粉。
特医食品不是药品,但对特殊体质人群不可或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综合科副主任丛明华教授对此深有感触:“目前临床中的营养制剂还不足以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需要更丰富的特医食品满足患者个性化需求。”
我国临床营养市场起步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近年来越来越多企业涉足这一领域。据数据统计,近年该市场年增速保持在18%左右,远高于传统医药总体11%左右的增速。
2016年以来,特医食品行业才走向规范之路。截止2020年11月24日,国内已有共计56款特医食品获批,其中27款为国产特医食品,29款为进口特医食品。
近年来,特医食品行业发展迅速,但市场容量尚未完全释放。对此,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主任委员石汉平教授表示:“营养教育和科普不足,是妨碍我国临床营养和特医食品发展的重大障碍,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宣传正确的营养理念。”
在临床中,营养治疗的手段和特医食品也亟待丰富。“特医食品目前不能使用医保,但参考国外经验,未来有可能开放医保付费的口子。”所石汉平介绍,特医食品与药品共同辅助疾病治疗,能加快人体机能的恢复,这一创新已经在医疗体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医食品的应用在改善病人营养状况,促进病人康复,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不少国家已经将这类产品列入医保报销的范围。
当前,消费者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对营养缺失造成的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相信特医食品这片蓝海,将会迎来爆发式增长。
热点 | 财经 | 科技 | 观点 | 产业 | 专栏 |
融易新媒体 备案号:津ICP备17005847号 Copyright © 2002-2022 ryxmt.com.cn 融易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