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药1.0到生物医药2.0,港股医药板块早已用实力证明自己。
去年4月,港交所推出新上市规则,允许尚未盈利或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随即信达生物(01801)、君实生物(01877)、康希诺生物(06185)等公司纷纷上市,这次维亚生物(01873)也来“秀肌肉”。与前面提到的这些未盈利生物医药公司不同,维亚生物早已实现盈利,且由于专注于持续火爆的CRO行业,因此还未上市便备受市场关注。
维亚生物已经进入上市倒计时,该公司于4月25日-30日招股,拟以每股3.42-4.41港元通过香港IPO发行3.45亿股,筹集不超过1.94亿美元,预计5月9日在港交所敲钟。
CRO是药物创新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贯穿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注册审批全流程,为药业提供包括化合物研究、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技术成果转化、咨询等服务,帮助药企缩短新药上市时间、节约成本。
国内CRO企业有数百家,相比国外市场,规模相对较小,行业集中度较低,市场较为分散化,但目前已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规模和集中度的提升速度都在加快,产业链上下游的细分领域龙头更有机会获得更多市场份额,例如从临床前研究阶段的化合物优化至临床研发服务有药明生物、康龙化成及泰格医药等,而在药物发现最前端的领域,维亚生物是最大的CRO企业,所占市场份额达到70%。
早期以EFS模式介入获取高回报
在十年左右的药物研发周期中,不同阶段的成本和回报率不同。据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一项分析研究表明,一个假定新分子的预期净现值及投资回报率取决于药物研发各个阶段的失败率,药物开发早期阶段的投资回报率通常高于后期阶段。
究竟有多高?平均而言,一个新分子的预期净现值在早期药物发现阶段将低至6200万美元,如果进展到FDA批准阶段,回报率将超过23倍。若在药物发现的最早阶段进行投资,回报率甚至高于IND申请前的平均值。相比之下,如果投资者在新药申请或生物产品许可申请阶段才介入投资,回报率仅有19%。
热点 | 财经 | 科技 | 观点 | 产业 | 专栏 |
融易新媒体 备案号:津ICP备17005847号 Copyright © 2002-2022 ryxmt.com.cn 融易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