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剩余:买得值不值,自己说了算。
小张有一次参加一场小型拍卖会,拍卖一张古老的收藏品,他的心理价位是3000元。同场参加竞拍的人有好几个,拍卖开始后,起拍价1000元,加价到1500的时候,陆续有人退出,当加价到2000元时,就剩下小张和另外一个竞拍者。结果,最终小张以2600元拿下了这张收藏品。在这场拍卖中,小张的收益是多少呢?
答案是一张收藏品外加400元。
他很可能因此而开心,拿400元去吃顿好吃的。
原因很简单,因为他只为此支付了2600元,比预期节省了400元——这节省出来的400元就是琳达的“消费者剩余”, 同样也属于他的“心理收益”。
消费者剩余理论是英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基于边际效用价值理论演绎出的一个消费心理学概念。
他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为“消费者剩余”下了这样的定义:
“人们愿意为某种商品实际支付的价格,绝不会超过他所预期能承受的最高心理价格,因此,他购买此物所得的满足,通常超过他因付出此物的代价而放弃的满足。
这样,他就从这种购买中得到了一种满足的剩余。”
消费者对于“自己所能承受的最高价格”的预期是完全主观的。
实际上,“消费者剩余”并不会真的让消费者获得实际价值, 却能带来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感。
同样的道理,当消费者剩余为负数的时候,也不会带来金钱损失,却会让消费者有切切实实的心痛的感觉,仿佛在割肉。
有一个非常形象的例子:如果你去买一件衣服,想花1000元,
然后当售货员报价1500的时候,你一定会想办法压价,你问她:800如何?
售货员马上说:好。付款打包!
你会怎样?
你估计马上就后悔了,因为你明显感觉到,800根本不是底价,很可能500块就能搞定!
这种心理损失是让你后悔的主要原因。
销售启示:
在销售中,我们都需要强调”MAN”法则,MONEY\AUTHORITY\NEED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客户的预算-money,只有了解了客户预算,你才能知道客户的“消费者剩余”的预期。
当然,客户不会轻易告诉你这个预算,如果你工作做的到位,帮客户做预算,也是一个非常常见的销售策略。
毕竟:你比客户更了解市场价格。
但最终,你需要让客户对自己的“消费者剩余”感到满意为止,但是又不能超越满意度。我们只需要物超所值,并给自己长期合作留有余地。
热点 | 财经 | 科技 | 观点 | 产业 | 专栏 |
融易新媒体 备案号:津ICP备17005847号 Copyright © 2002-2022 ryxmt.com.cn 融易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