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财经 > 经济 > 奥锐特去年事故死2人 关联方频资金拆借是否体外循环

奥锐特去年事故死2人 关联方频资金拆借是否体外循环

2020-07-28 09:09:42来源:融易新媒体

文章导读
奥锐特去年事故死2人 关联方频资金拆借是否体外循环...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7月30日,奥锐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奥锐特”)首发申请将上会。奥锐特主要从事特色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本次拟在上交所主板公开发行新股不超过4100万股,占公司发行后股份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拟募集资金3.88亿元,其中8842.27万元用于“年产15吨醋酸阿比特龙、5吨度他雄胺、5吨恩杂鲁胺、4吨丙酸氟替卡松生产线技改项目”、2.35亿元用于“新建年产48T特色原料药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3500万元用于“扬州奥锐特药业有限公司新建中试实验中心项目”、3000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本次发行的保荐机构是安信证券。

  奥锐特2017年、2018年营收及扣非净利均不及2016年。2016年至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奥锐特营业收入为5.90亿元、5.44亿元、5.75亿元和2.87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8670.37万元、4472.08万元、13682.99万元、7203.59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1.64亿元、1.15亿元、1.32亿元和0.70亿元。同期,奥锐特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分别为5.99亿元、5.00亿元、5.79亿元、2.97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88亿元、1.18亿元、1.10亿元、0.85亿元。

  奥锐特回复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称,公司2016年收入和净利润较高的原因是,下游制剂客户在呼吸系统采购原料药和中间体较多,而2017年、2018年消化采购库存,采购较少导致。公司经营业绩及扣非净利2017年较2016年有所下滑,主要因为市场竞争加剧使公司原料药及中间体的销售价格随之下降,以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所致;公司经营业绩2018年较2017年有所增长,主要因为公司2018年加大了市场开发力度、老产品的市场销量增加、新产品陆续投放市场且新品毛利额逐年增加、以及汇率波动等因素所导致。

  各期,奥锐特销售收入96%以上主要来自境外销售。2016年-2018年和2019年1-6月,奥锐特境外销售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96.79%、98.24%、96.74%和96.47%。

  奥锐特与关联方存在频繁、巨额的资金拆借。据奥锐特招股书,截至2016年末,副董事长褚义舟从公司累计借出本金及利息金额为3738.92万元,用于其个人投资、消费等用途;2016年3月,褚义舟堂弟、公司董事长褚定军因资金周转需求,向公司借款300万元;2016年,财务总监王袖玉出于个人资金周转需求,向公司累计借款20万元;2014年8月,褚义舟旗下企业天台归鸟向奥锐特借款40万元。

  据国际金融报,奥锐特的内控制度存在一定的瑕疵,包括存在转贷、资金拆借、代收货款等现象。

  2016年至2017年,奥锐特及其下属子公司曾6次作为受托支付单位,为扬州联澳(现奥锐特全资子公司,2016年12月前为奥锐特实控人彭志恩控股的公司)借款,借款合计金额为6900万元;2017年,彭志恩控股的AURISCOPHARMA代奥锐特收了747.54万元;2018年,DCCGROUPCOMPANYLTD(中国经济网记者注:无关联第三方)代奥锐特收了193.61万元。

  此外,2016年,奥锐特开具无真实交易背景的融资性票据,收款人为湖南诺凯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票面金额为300万元。同年,奥锐特开具了2次无真实交易背景的融资性票据,收款人均为扬州联澳,合计金额为600万元。

  证监会关注到奥锐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及内部控制问题,要求核查奥锐特对前述行为财务核算是否真实、准确,与相关方资金往来的实际流向和使用情况,是否存在通过体外资金循环粉饰业绩的情形;核查并披露相关资金往来行为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

  奥锐特回复中国经济网表示,公司现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基本能够适应公司管理的要求,能够对编制真实、公允的财务报表提供合理的保证,能够对公司各项业务活动的健康运行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提供保证。

  奥锐特招股书显示,2019年8月15日奥锐特年度停产检修期间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2名员工在入口报警器报警的情况下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直接进入低氧状态下的洁净区发生窒息昏迷。奥锐特表示,事故发生后,奥锐特第一时间组织救援工作,并将2名涉事员工送至天台县人民医院救治,2名涉事员工分别于2019年9月7日、2019年10月9日经抢救无效死亡。

  根据天台县应急管理局出具的《事故调查报告》,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为员工在入口报警器报警的情况下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直接进入低氧状态下的洁净区,员工个人对该起事故负主要责任;奥锐特及奥锐特总经理褚定军虽已多次对员工组织对氮气使用安全和低氧状态下报警处置的教育和培训,但培训仍不够到位,对本次事故负有一定的管理责任。

热点 | 财经 | 科技 | 观点 | 产业 | 专栏 |

融易新媒体 备案号:津ICP备17005847号 Copyright © 2002-2022 ryxmt.com.cn 融易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