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业坚持双向开放,吸引外资来华展业。与此同时,金融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也在向纵深发展。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是世界经济重要参与者,作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要环节,通过优惠政策的持续推出和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来华投资。
与此同时,相关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到5449亿美元,同比增长13.1%,占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提高到15%。中国连续13年保持东盟最大贸易伙伴,东盟作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地位进一步巩固。
2022年9月5日,是首都银行集团成立60周年的纪念日。从泉州籍爱国华侨,已故郑少坚博士在菲律宾创办了首都银行集团之时起至今,60年后的首都银行集团经历时间的洗礼和百般锤炼,已发展成为拥有金融、地产、汽车和基础设施投资等四大板块的大型跨国投资控股集团。其金融板块以商业银行为主体,涵盖了储蓄银行、投资银行、财务银行、证券公司、信用卡公司、汇兑公司、保险公司、租赁公司等金融业务牌照,在全球14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近1000家分支机构,是菲律宾的系统重要性银行,并先后荣获了“菲律宾最佳管理银行”、“菲律宾最佳外汇交易银行”、“菲律宾最佳交易银行”、“菲律宾最佳贸易融资银行”、“菲律宾最佳现金管理银行”、“菲律宾最佳银行”、“菲律宾最佳本地银行”、“菲律宾最安全银行”及“亚洲最佳雇主”等多项殊荣。仅2016年至今7年时间内,首都银行集团便获得67项荣誉。
而在2010年,首都银行集团带着郑少坚博士深厚的爱国情怀,同时,着眼于中国良好的基本面及巨大的市场潜力,将原上海分行改制为全牌照子行,设立了首都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都银行(中国)),并确立了首都银行(中国)作为集团全球发展战略最重要的地位。首都银行(中国)一直坚持稳健审慎的发展理念,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需求为基础,深耕本地市场,始终致力于打造一家“服务好、效率高、声誉佳、精而美”的外资银行。自开业以来,以总行所在地南京为中心,立足于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和海峡西岸经济区两大区域,并响应中国政府“一带一路”的区域发展规划,已先后设立了上海分行、南京分行、常州分行、泉州分行、厦门分行和苏州分行等六家分行,宁波分行也即将开业。在华经营12载,首都银行(中国)稳扎稳打,力行“防风险、促变革、调结构、稳增长”的发展战略。基于银行优异的经营业绩和稳健的风险控制,近年来,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均给予AA+的长期主体信用评级,展望稳定。2021年,国际评级公司穆迪给予Baa2(投资级)的本币与外币存款长期评级,展望稳定,持平于菲律宾主权评级和集团评级,2022年两家评级机构均维持原评级。2011年至今,首都银行(中国)还荣获了“江苏地区最佳外资银行奖”、“东盟走进中国十大成功企业奖”、“最受欢迎国际业务外资银行”、“上海银行普惠金融服务突出贡献奖”、“2021年中国金鼎年度绿色金融奖”、“中国银行数字化转型—年度数字化风控优秀案例”、“金诺·中国金融年度优秀社会责任项目”等奖项。
趁着首都银行集团成立60周年与首都银行(中国)在华深耕经营12年的“大日子”,围绕作为外资金融机构对在华战略的构想和业务布局、银行业发展关键词的回顾和未来展望等话题,首都银行(中国)行长林大镒接受了《国际金融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以下为采访全文)
《国际金融报》:随着近年来中国持续扩大开放金融业,很多外资金融机构也陆续将中国作为重要战略市场,纷纷加大在华投入力度。能否请您谈谈首都银行(中国)作为外资金融机构对在华战略的构想?
林大镒: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的战略布局是其母公司全球战略的延伸,进入中国市场初期多以服务母行所在国企业在华经营为主,发挥结算、资金融通等基础职能,但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和水平不断提高,在华外资金融机构的市场参与度不断提升,经营规模不断扩充,也发挥着货币政策执行者、经济信息传递、企业综合财务顾问等更多功能。
外资银行入华存在着一定的先天上的限制,网点少、知名度不高,中国当地老百姓也很难建立信任,所以虽然中国政府一直在鼓励对外资开放,但是外资银行在华的竞争力还是相对较弱。目前,“科技赋能”与“数字化”转型是银行业的流行语,但是外资银行本身规模不大,考虑更多的是投入产出比,“数字化”转型势必落后于中资银行。
热点 | 财经 | 科技 | 观点 | 产业 | 专栏 |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6215号 Copyright © 2002-2022 撤稿申请 融易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