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款罕见病特效药“唯铭赞”将退出我国市场,引起社会关注。记者调研了解到,尽管近年来我国罕见病药品可及性明显增强,但自主供给依然不足,引进力度也不够,类似“断供”问题频出。
面对罕见病诊治的世界性难题,如何破解罕见病用药保障之困事关罕见病患者健康权益。记者进行了采访调研。
一种罕见病药品再被“断供”
记者了解到,全球已知的罕见病有7000多种,我国现有各类罕见病患者超过2000万人。由于患者少、罕见病药品研发难度大、投入高、周期长,一直难以满足患者临床需求。在世界范围内,只有不到5%的罕见病有药可治。他们的治疗过程十分不易,不仅用药昂贵,还时常遇到药品“断供”。
例如,粘多糖贮积症ⅣA型是一种罕见病,该病患者体内缺少一种可以降解粘多糖的酶,最常见的症状是骨骼畸形,使用唯铭赞能延缓疾病进展。据受访患者介绍,唯铭赞在我国的定价为7500元一支/5毫克,需依据患者体重决定用药剂量。以一个体重不到30斤的孩子为例,一年用药总价在200万元左右。半月谈记者了解到,由于价格昂贵,目前国内用药患者只有10余人。
但近期,唯铭赞国内市场代理商百傲万里(上海)生物医药技术咨询有限公司表示,后续将不再续签该产品的进口药品注册证,药品注册证将于2024年5月到期。这意味着明年6月起,相关患者可能无药可用。
中国罕见病联盟是一个集合医疗机构、科研院所、患者组织、医药企业等自愿联合组成的公益性学术交流平台。联盟执行理事长李林康说,罕见病用药遭“断供”并非个案,例如拜马林制药的盐酸沙丙蝶呤片(商品名“科望”),受价格影响也宣布退出我国市场。2023年6月,国家药监局批准了国产的盐酸沙丙蝶呤片上市,该药不再依赖进口,满足了患者的用药需求。
自2018年以来,有关部门全力以赴支持罕见病防治与保障工作,给患者带去希望——卫生健康、科技、药监、医保、工信等部门通力合作,不断推进破解罕见病防治难题的“中国方案”。此外,北京协和医院作为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牵头医院,积极运行中国罕见病诊疗服务信息系统、编写罕见病诊疗指南、建立罕见病多学科“一站式”诊疗模式,为成千上万患者解除病痛、挽救生命。如何更好满足罕见病患者用药需求,我国也在不断积极探索推进。
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规范推进国内少量急需药品临时进口、建立“全国公立医疗机构短缺药品信息直报系统”……我国近年来不断采取有力措施,如为部分罕见病群体被遇“断供”的急需药物如氯巴占等开辟绿色通道,满足罕见病患者用药需求。
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面对罕见病患者用药的难题,在国家药监局等的努力下,北京协和医院从瑞士获取国际领先的三期临床用药,帮助一位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症的罕见病患者重获新生,实现了首例罕见病同情用药。
此外,我国发布《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等,引导企业加强研发治疗罕见病特效药物。同时,将罕见病药物纳入小品种药、短缺药管理,推动建立短缺药品供应保障联盟,充分发挥国家医药储备蓄水池作用。
多重因素造成罕见病药物“供给难”
罕见病“用药难”,是横在全球罕见病患者面前的一大难题。多位受访专家告诉记者,罕见病患者多次被“断供”,说明我国罕见病药品供给不足,类似情况折射出两方面问题:
一方面,我国药企研发意愿不足。专家表示,罕见病种类繁多但群体“小众”,导致药物研发成本高昂但市场容量小,而且开展临床试验较为困难,因此药企普遍不愿将其作为研发重点甚至放弃研发。渤健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黄哲表示,一些发达国家会对罕见病等创新药研发实施激励,而我国相关支持有所不足,导致国产罕见病药品研发较为滞后。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主任医师徐雁介绍,以多发性硬化症为例,全球约有350万名多发性硬化症患者,我国约有3万名患者,发病率约0.03%。该疾病尚无有效根治疗法,临床上以疾病修正治疗为主,目前国际上已有20余种可用的多发性硬化症药物,而国内相对较少。
专家指出,推进罕见病药物研发十分紧迫,融易新媒体消息,要加强罕见病药物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研究,倡导制药企业积极投入罕见病药物研发。
另一方面,国外企业进入我国市场积极性有待加强。记者了解到,基于我国2018年发布的《第一批罕见病目录》中的121种罕见病,在我国上市的药物不多,涉及目录中的罕见病病种也不多。
加快完善罕见病防治保障体系
秋季正值呼吸道感染高发季。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
2 罕见病药品频被"断供" 患者用药保障亟待加强近期,一款罕见病特效药“唯铭赞”将退出我国市场,引起社会关注。记者调研了解到,尽管...
3 中国营养学会发布指南 指导高龄老年人健康体重管理推荐中国高龄老年人BMI适宜范围为22.0至26.9,高龄老年人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身高、每月至少测量...
秋季正值呼吸道感染高发季。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
2 罕见病药品频被"断供" 患者用药保障亟待加强近期,一款罕见病特效药“唯铭赞”将退出我国市场,引起社会关注。记者调研了解到,尽管...
3 中国营养学会发布指南 指导高龄老年人健康体重管理推荐中国高龄老年人BMI适宜范围为22.0至26.9,高龄老年人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身高、每月至少测量...
4 为临床诊疗“加分” 我国医疗机构持续推动健康促进2022年上海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9.4%,连续15年不断提高;广东省中医院下沉到基层教村民用日...
5 新研究发现熬夜比早起 更易导致糖尿病那些自认为是“夜猫子”的人可能需要注意了。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晚睡晚起的习惯可能导...
6 央地政策助推医疗器械创新提速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集中通过《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医疗装备产...
7 “生命密码”蕴含大能量 基因产业打开新空间运用基因和细胞治疗将肿瘤细胞转变为健康的肌肉细胞不再是空想;“准妈妈”通过基因检测...
8 长期熬夜或增加患过敏性紫癜风险◎本报记者 华 凌 通讯员 庞智屿 熬夜是现在不少年轻人的生活常态,很多人也因为长期熬夜患...
9 个体化精准靶点诊疗 加速卒中后失语症患者康复科技日报讯 (记者马爱平)9月18日记者获悉,北京昌平实验室刘河生教授团队和中国康复研究...
10 心肌炎治疗有了新思路科技日报讯 (记者吴纯新 通讯员田娟)记者9月18日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获...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6215号 Copyright © 2002-2022 关于我们 融易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