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产业 > 医药 > 多家医疗器械公司三季报表示亮眼 自主创新和信息化规模被看好

多家医疗器械公司三季报表示亮眼 自主创新和信息化规模被看好

2022-11-16 05:46:01来源:证券日报

文章导读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26日,年内已有12家医疗器械公司于A股上市,不乏华大智造、微电生理、英诺特等创新医疗器械公司。其中,7家已发布2022年三季报,合计实现营收56.11亿元,6家实现净利润增长,其中4家净利润增长幅度超过50%。三季报亮眼表现之下,医疗器械板块股价也迎来上涨。截至10月26日收盘,医疗器械ETF涨幅达4.22%。 “医疗器械公司业绩上涨主要源于订单增加。相关数据显示,三季度前两个月合计订单量显著提升,从订单结构来看...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26日,年内已有12家医疗器械公司于A股上市,不乏华大智造、微电生理、英诺特等创新医疗器械公司。其中,7家已发布2022年三季报,合计实现营收56.11亿元,6家实现净利润增长,其中4家净利润增长幅度超过50%。三季报亮眼表现之下,医疗器械板块股价也迎来上涨。截至10月26日收盘,医疗器械ETF涨幅达4.22%。

  “医疗器械公司业绩上涨主要源于订单增加。相关数据显示,三季度前两个月合计订单量显著提升,从订单结构来看,医院端需求强劲。”东高科技高级投资顾问尹鹏飞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同花顺iFinD数据,上述7家已发布2022年三季报的医疗器械公司中,华大智造贡献了最大营收和净利润。报告期内,华大智造实现营收32.9亿元,同比增长15.57%;其次是华康医疗,实现营收7.79亿元,同比增长57.34%。

  数据显示,其中有6家公司均实现盈利,排在前三的是华大智造、采纳股份、麦澜德,分别实现净利润20.2亿元、1.34亿元、1.06亿元,同比增长分别达341.75%、47.79%、35.67%。

  对于相关企业业绩表现亮眼的原因,尹鹏飞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方面,受益于医疗行业政策扶持;另一方面,随着集采逐步落地,相关公司业务趋于平稳发展。”

  事实上,医疗器械上市公司今年以来业绩表现强劲。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A股113家医疗器械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689.78亿元,同比增长30.02%。其中,营业收入在10亿至50亿元的企业有33家,占比为29.20%;营业收入在1亿至10亿元的企业有72家,占比为63.72%。

  中银证券认为,医疗新基建带来的行业景气度将有望在医疗器械细分领域逐步渗透,基础医疗设备、配套耗材、医疗信息化智能化、以及相关产业链上游将有望逐步受益。德邦证券指出,随着国民健康需求的持续提升,医疗设备作为医疗机构最重要的硬件设施将迎来长期扩容。预计未来3年国内医疗设备等需求将加速释放,市场空间持续扩容。

  尽管医疗器械行业整体表现亮眼,但该领域的行业特点也使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痛点。某投资机构投资总监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医疗器械行业具有‘三高’的特点,分别为高门槛、高壁垒、高价值;同时也有‘三难’,分别是生产注册难、推广难、扶持政策落地难。”

  “虽然医疗器械研发周期比创新药研发短,但商业转化比创新药更复杂更直接。”成都特威麟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药品注册和临床开发负责人陈斌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其中,创新医疗器械在研发和制造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很难实现量产,价格普遍较高。该领域技术壁垒非常高且应用场景受限。因此大部分创新医疗器械公司在产品实现大规模商业化之前会处于亏损状态。”

  “医疗器械属于尖端精密仪器行业,上下游各个环节都有领先的企业提供零部件。且医药行业较为特殊,下游客户方要求高,面对如此庞大高端的医疗设备,一旦形成稳定的客户关系,一般很难再更换。”东高科技高级投资顾问秦亮认为,要解决上述痛点,融易新媒体,资本市场扶植之外,还是要从最基础的做起,当下引进人才是硬指标,同时需要政策方面给予更多支持。

  尹鹏飞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22年-2025年,医疗器械行业将持续高景气度,低端医疗器械和体外诊断领域,市场已进入充分竞争,估值修复之后会进入瓶颈期。未来,真正能够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全线覆盖自主研发、掌握核心技术且对标国际顶尖水准的公司,才是稀缺资源。”

  “未来,‘自主创新’‘信息化’是被看好的两个明确方向。我国对高端自主创新的医疗器械需求迫切,其中核磁共振、血液检测、CT等大型高端设备更是重点,信息化与医疗器械兼容的公司未来市场空间也非常广阔。”尹鹏飞说。

免责声明
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热门文章
日榜 周榜
1 中国首支蓝唇关爱歌曲《护佑蓝唇,自由呼吸》正式发布

每年11月是国际肺动脉高压关注月,为提升公众对肺动脉高压的疾病认知,由光明网、北京白求...

2 “新一代基因测序”未来或将应用于肿瘤变异等多方位测序场景

中国网财经11月11日讯(记者 杜丁)日前在第二届“NGS(新一代基因测序)行业峰会”上,中国科学...

3 九价HPV疫苗“扩龄”至9到45岁 上海、广州今天同时开打首针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接种现场。澎湃新闻记者 张呈君 摄 11月11日,九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

4 辉瑞董事长艾伯乐“揭秘”研发新冠肺炎疫苗幕后故事

中国网财经11月11日讯(记者 杜丁)研发耗时仅9个月、产物包围全球约160个国度和地域,2022上半...

5 未名医药争夺北京科兴插曲?人为拉闸致损被判赔1540万元

11月5日,未名医药(002581.SZ)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未名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厦...

6 2025年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人员总数将突破100万人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日前发布《“十四五”中医药人才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国医疗卫生机...

7 医保服务精细化 提升百姓获得感

全国各地医保部门积极打通各类缴费渠道,城乡居民可以到银行营业网点线下缴费,也可以通...

8 绿叶制药:抗抑郁1类创新药若欣林获批上市

中国网财经11月3日讯(记者 杜丁)今日,绿叶制药集团宣布,其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盐酸托鲁地...

9 各地对特困人员参加居民医保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全额资助

医疗保障是减轻人民负担、增进民生福祉的重大制度安排,是普惠性质的重大民生工程。眼下...

10 诺华可善挺新规格及儿童适应症扩展在华获批

中国网财经10月29日讯(记者 杜丁)今日是第19个“世界银屑病日”。诺华中国宣布,创新生物制...

1 中国首支蓝唇关爱歌曲《护佑蓝唇,自由呼吸》正式发布

每年11月是国际肺动脉高压关注月,为提升公众对肺动脉高压的疾病认知,由光明网、北京白求...

2 “新一代基因测序”未来或将应用于肿瘤变异等多方位测序场景

中国网财经11月11日讯(记者 杜丁)日前在第二届“NGS(新一代基因测序)行业峰会”上,中国科学...

3 九价HPV疫苗“扩龄”至9到45岁 上海、广州今天同时开打首针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接种现场。澎湃新闻记者 张呈君 摄 11月11日,九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

4 辉瑞董事长艾伯乐“揭秘”研发新冠肺炎疫苗幕后故事

中国网财经11月11日讯(记者 杜丁)研发耗时仅9个月、产物包围全球约160个国度和地域,2022上半...

5 未名医药争夺北京科兴插曲?人为拉闸致损被判赔1540万元

11月5日,未名医药(002581.SZ)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未名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厦...

6 2025年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人员总数将突破100万人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日前发布《“十四五”中医药人才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国医疗卫生机...

7 医保服务精细化 提升百姓获得感

全国各地医保部门积极打通各类缴费渠道,城乡居民可以到银行营业网点线下缴费,也可以通...

8 绿叶制药:抗抑郁1类创新药若欣林获批上市

中国网财经11月3日讯(记者 杜丁)今日,绿叶制药集团宣布,其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盐酸托鲁地...

9 各地对特困人员参加居民医保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全额资助

医疗保障是减轻人民负担、增进民生福祉的重大制度安排,是普惠性质的重大民生工程。眼下...

10 诺华可善挺新规格及儿童适应症扩展在华获批

中国网财经10月29日讯(记者 杜丁)今日是第19个“世界银屑病日”。诺华中国宣布,创新生物制...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6215号 Copyright © 2002-2022 关于我们 融易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