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装”也换“心” 大兴红星住宅小区迎新生

  12月7日,随着3号楼临路一侧违法建筑的轰然倒塌,红星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工作又前进了一步。这场持续了6年的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拆除违建拉锯战,终于以全体违建业主同意拆除而告终。

换“装”也换“心” 大兴红星住宅小区迎新生

  养鸡场盖起了新楼房

  1976年,红星住宅小区1号楼、2号楼拔地而起,作为工厂第一批入住楼房的刘阿姨成为了大家羡慕的对象。“房子分在2层,虽然面积不大,40多平方米,也够住了。”因为是福利房,能够分到一处房子是那个时代最幸福的事。“在平房林立的年代,大家挤破脑袋都想分到一处楼房,因为搬进了楼房也意味着真正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刘阿姨回忆道。

  住进楼房的刘阿姨,不用每天拎着水壶、水桶去打水,因为楼房里接通了工厂自备井的自来水,冬天有暖气,照明有电灯,做饭用上煤气罐,上厕所也有了独立的卫生间,虽然小点,但是能接水冲厕,干净又方便。这样的生活刘阿姨一过就是40多年。

  1982年和1986年,工厂又分别在小区的北侧和东侧建设了3号楼和4号楼,就这样,总户数174户,总居住人数500余人的红星住宅小区彻底成型了。尽管小区外部环境换了又换,30多年来,小区内部再也没有做过大型改动。

  进入21世纪生活品质却停留在七八十年代

  40年的风吹雨淋,小区1号楼、2号楼外墙的红砖都褪去了颜色,楼体变得破败,门窗也陈旧不堪,住在楼里的居民,生活品质还停留在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

  “接水冲厕小区”“全镇唯一使用煤气罐小区”“下雨蹚水出行小区”“违建成风小区” ……以前代表着先进和文明的红星住宅小区,已经和时代格格不入了。

  1998年,红星住宅小区完成了房改房,小区由福利房变成了商品房,可和新建的商品房相比,早已相形见绌,这一点刘阿姨就深有感触。“当时家用电器已经越来越多了,停电跳闸却成了家常便饭。”千禧年,在小区居民的强烈要求下,在原工厂留守办公室的协调下,供电局对原有的电力系统进行了改造。居民们发现,停电的现象改善了,但楼体外墙的“蜘蛛网”越来越多了。

换“装”也换“心” 大兴红星住宅小区迎新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有的雨污水排水系统堵的堵、坏的坏,再加上小区地势低,一到雨季,小区必被淹。“雨水大的时候,积水能没过膝盖。”居民胡先生说。“雨天一脚泥,冬天一路冰,是小区的真实写照。因为路面硬化破损严重,稍微有点水,路面立刻变成泥路。”居民李大叔也深有体会。

  室外的雨有停的时候,但是屋内的“雨”却常年下个不停。原来因为管道腐蚀老化,常年渗水渗污,遇到一楼管道堵塞,低层居民深受其苦。“管道堵塞是常事,频繁的时候,每周我要给居民清掏厕所4、5次。”社区主任王清生说,只要污水管道堵塞,居民就打电话给他,因此王清生也被居民称为“掏厕所”主任。

  夏天不好过,冬天更难熬,当别的小区在过“暖冬”的时候,红星住宅小区一直过“寒冬”。“冬天我们家就一直没热过。”居民马大姐最怕过冬天,“三九天的时候,多盖几床被子都冻得打哆嗦。”和马大姐有同样顾虑的还有胡先生,据胡先生介绍,冬天他家最热的时候室内温度也只有9摄氏度。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大家开始觉得自己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局促了,不光家里的空间不够用,就连小区的公共空间也越来越拥挤。因为小区违建成风,原本的公共空间被一座又一座的违法建筑挤占,融易资讯网(www.ironge.com.cn),有的家庭违建面积甚至比房本的面积还大。根据旧宫镇政府2018年摸排的数据显示,在整体拆除了小区西侧临墙违建之后,小区仍存在违建51处,涉及居民47户。

  种种问题相加,现在的红星住宅小区已经迫使很多家庭选择搬离这里。“能卖的就卖了,实在卖不掉的就选择低价把房子租出去。”王清生说。据了解,现在小区居住的人群,租户和业主的比例相当,但业主主要都是老年人。

换“装”也换“心” 大兴红星住宅小区迎新生

  红星住宅小区真的被人们遗忘了吗

  面对这样恶劣的生活环境,人们真的把红星住宅小区遗忘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当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的春风吹进小区的时候,有人却选择关闭“门窗”。

 文章标题:换“装”也换“心” 大兴红星住宅小区迎新生

内容摘要:”旧宫镇镇长黄浩和副镇长张义是和小区居民打交道最多的人,他们深知小区居民这些年的生活苦水,也迫切希望尽 ...

免责声明: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文网址:http://mt.ironge.com.cn/channel/xfts/20201216/221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