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份省级“中报”:16地超万亿 最小差距仅71亿(2)

  对比来看,今年1~3月,浙江进出口总额为6299.4亿元,下降5.4%。

26份省级“中报”:16地超万亿 最小差距仅71亿

26个省份进出口数据 数据来源:国家及地方统计局官网 制图:城市进化论

  和东部沿海普遍承压不同,中西部地区保持了近年来的开放势头,“对外贸易逆势增长”。其中,江西和四川的进出口增速更超过20%。

  据南昌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江西外贸进出口总值1974.7亿元,同比增长25.1%。其中,出口1435.9亿元,进口538.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8%、23.2%。进出口、出口增速双双居全国第一。

  当地媒体分析认为,支撑江西外贸发展的一个积极因素在于“电子信息产业一路引领,汽车、生物医药、家具产业出口均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

  据悉,上半年江西电子信息产业进出口658.2亿元,增长76%,占全省外贸的33.3%,拉动外贸增长18个百分点。汽车、生物医药、家具产业上半年出口分别增长30.3%、17.9%、22.8%。

  而同属中部省份的河南,在交出2280.4亿元、同比增长7.7%的外贸成绩单的同时,明确提到“手机为最大的单项出口商品”——手机出口737.6亿元,增长4.2%,占全省出口总值的50.3%,继续保持河南省第一大出口单项商品。

  社消零十强

  安徽增速领跑 中西部占八席

26份省级“中报”:16地超万亿 最小差距仅71亿

26个省份社消零及增速 数据来源:国家及地方统计局官网 制图:城市进化论

  我们都知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表现国内消费需求最直接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经济景气程度。

  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全国社消零总额17.23万亿,同比下降11.4%,但相比一季度,降幅已收窄7.6个百分点。

  聚焦眼下公布经济数据的26个省份,社消零增速“跑赢”全国平均水平的占到半数以上,其中安徽、江西、福建分别以-3.5%、-4.2%、-5.4%的同比增速位居前三。

  值得一提的是,在增速排名前十的席位中,除了福建、浙江两省以外,其他均位于中西部地区。

  刚性消费需求,即使在疫情期间也并未减弱,被抑制的线下消费大规模转移到了线上。

  今年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5.15万亿元,同比增长7.3%。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4.35亿元,同比增长14.3%,占社零总额比重25.2%。

  在各地的半年报中,这一数据也被重点突出:

  以此次社消零增速“领跑”的安徽为例,其限额以上网上商品零售额309.3亿元,增长38.7%;通过互联网实现餐费收入5.3亿元,增长58.8%。

  互联网大省浙江,上半年实现网络零售8764亿元,省内居民网络消费4518.9亿元,网络零售顺差达到4245.1亿元。

  借助互联网平台,用线上流量反哺实体经济,拉动消费者到线下消费正在成为不少地方政府的常规打法。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上半年参与直播带货的市长(县级市以上,含副市长)已超过150位。

  同时,在26个省份中,海南消费市场的复苏趋势最为明显,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5.2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免税品、汽车成为回暖的关键。上半年数据显示,融易资讯网(www.ironge.com.cn),海南离岛免税品零售额85.72亿元,同比增长30.7%;其中,6月份零售额22.99亿元,同比增长235%。

  而在新的政策带动下,海南下半年或将爆发出更大的潜力。7月1日至7日,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新政实施首周,离岛旅客累计购物6.5万人次,购物总额4.5亿元,日均免税939万元,比上半年日均增长58.2%。

  人均可支配收入

  12地超过“平均线” 湖北、天津负增长

26份省级“中报”:16地超万亿 最小差距仅71亿

26个省份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名义增速 数据来源:国家及地方统计局官网 制图:城市进化论

  消费与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呈正相关。此前一个关于“月薪1万和10万之间真实差距”的热门话题,下面有网友提出:

  在上海,如果月薪1万,扣除衣食住行花费8500元,实际可支配收入仅为1500元;月薪10万,扣除各种硬性开销2.5万元,实际收入7.5万元……

  虽说是一种假设,但也不难看出,“可支配收入”的多少,直接影响普通人是否有意愿消费。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66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2.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1.3%。

 文章标题:26份省级“中报”:16地超万亿 最小差距仅71亿(2),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ironge.com.cn/channel/spin/143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