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份省级“中报”:16地超万亿 最小差距仅71亿

  随着上半年全国数据的出炉,近期各地陆续公布半年成绩单。

  整体来看,在现有的26份省级“中报”中,有15个省(区市)实现GDP增速“转正”,其中西藏以5.1%的增速领跑,贵州和甘肃以1.5%的成绩并列二位;湖南、宁夏、青海增速也达到1%及以上;

  同时,河南、陕西、吉林、山东和陕西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但尚未回到正增长区间,另有6省份低于全国均线。

26份省级“中报”:16地超万亿 最小差距仅71亿

红色为低于全国平均线且负增长;蓝色为高于全国平均线且负增长 城市进化论据各地统计局、公开报道整理

  从总量来看,有16个省份在上半年跨过了“万亿”门槛,其中,前六名位次不变,广东继续领跑(去年上半年曾突破5万亿),湖北被福建、湖南和安徽超越,排名第十。

  值得注意的是,1~2万亿区间囊括了10个省份,且最小差距不足71亿,追赶与超越或许只需一个项目的加持。

  当然,透过“中报”,我们看到的不能只是排位,那些藏在指标改善背后的办法、手段,更应该好好琢磨琢磨。

  固定资产投资

  吉林冲进前三 湖北回升最多

  根据国家统计局早前公布的数据,固定资产投资已出现“V”型走势,投资降幅明显收窄。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同比下降0.7%,降幅比1~5月份收窄3.3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投资下降11.9%,降幅收窄3.2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投资分别增长1.1%和0.4%,1~5月份分别为下降0.9%和下降2.5%。

26份省级“中报”:16地超万亿 最小差距仅71亿

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3.1%,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3个百分点。图据国家统计局

  而在目前公布的省级“中报”,多出现了投资“恢复增长”“扭负为正”等表述,基础设施、高技术产业、医疗卫生等领域成为重点;同时,有18个省份投资增速实现正增长,15个省份的回升幅度超过两位数(与一季度相比)。

26份省级“中报”:16地超万亿 最小差距仅71亿

26个省份固定投资增速 数据来源:国家及地方统计局官网 制图:城市进化论

  具体来看,西藏、山西、吉林增速包揽三甲。今年一季度,吉林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下降8.2%,这一数据虽好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降幅比1~2月份扩大了1.3个百分点。如今交出这份新成绩,颇有“逆风翻盘”的意味。

  吉林的投资领域主要分为三大类:汽车制造业投资增长21.5%;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0.6%;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4.2%。

  不过,和吉林仅第一产业投资增速下降(-14.1%)有所不同,大部分省份的一产投资均有明显增长。

  比如海南,上半年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76.1%,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投资分别增长10.8%、1.0%;

  广东则因“生猪养殖绿色转型升级”,推动第一产业投资大幅增长35.8%,同时第二产业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4.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年内首次转正,同比增长2.3%。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广东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仅有0.1%,但反弹幅度达到15.4个百分点。

  其中,防疫物资生产相关行业投资加大,医药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分别增长50.3%和25.5%;

  基础设施投资方面,以5G、数据中心等为代表的新基建带动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投资增长18.6%;

  民生领域,教育业投资增长27.5%,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增长35.9%。

  进出口

  江西增速第一 广东压力仍大

  受诸多国际因素影响,外贸面临的形势依旧严峻复杂。商务部外贸司负责人日前表示,从近期调研情况来看,外贸企业面临的订单不足、物流不畅、产业链供应链不稳等困难仍然十分突出。

  数据显示,我国出口自4月以来连续三个月正增长,进口6月实现正增长,上半年进出口总额为14.24万亿元,下降3.2%。其中,出口7.71万亿元,下降3%,进口6.53万亿元,下降3.3%。

  具体到省级层面,外向型经济发达的广东、江苏、浙江分别占据3万亿、2万亿、1万亿台阶,其中,排名第一的广东承压最重,各项指标距离全国平均线仍有一定距离;江苏的进口增速实现正增长;浙江表现最好,进出口总额实现全面增长——

  其中,出口10858亿元,增长3.3%;进口3866亿元,增长6.8%。

  分类来看,高新技术产品和防疫物资出口增长较快。3月~6月,口罩出口拉动浙江全省同期出口增长5.7个百分点。

 文章标题:26份省级“中报”:16地超万亿 最小差距仅71亿,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ironge.com.cn/channel/spin/143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