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保业务拖后腿 野村下调人保目标价

  记者注意到,银保监会还设定了三年小目标,提出到2022年,财险公司主要业务线上化率要达到80%以上,财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达标、风险综合评级均在B类以上。

  上半年财险保费增速跑赢人身险,但头部财险公司盈利增速却引起了市场担忧。

  8月7日,野村证券发布报告下调中国人民保险集团(1339.HK)的目标价8%至3.19港元,但基于低估值,给予买入评级。同时,下调中国财险(2328.HK)的目标价,自10.17港元下调至9.02港元,评级维持买入。

  对于下调目标价的原因,野村证券称,预计中国财险上半年纯利按年倒退23%,意味着次季纯利按年倒退43%,主要由于去年次季退税带来的高基数影响。上半年税前盈利料按年升9.4%,受惠于强劲投资收入(按年增长15%),惟承保利润料按年下降3.9%。

  野村证券还指出,预料中国财险上半年综合成本比率为97.8%,略高于去年上半年的97.6%,意味次季为98.5%,按年及按季皆恶化,估计因信用担保保险急剧转坏,抵消了汽车保险的明显改善。

  可见,除去年税收红利政策释放完毕,给今年净利润带来的高基数压力外,作为头部财险公司,人保财险一度曝出承保风险的信用保证险业务,也同样影响了国际投行对其股价的研判。

  事实上,信保业务盲目扩张后的隐患,并非仅是个案,回溯过往,在车险市场竞争激烈已成红海的环境下,信保业务一度被视为财险公司突围的重要战略方向,而今却落得“一地鸡毛”。

  财险业的出路究竟在何方,中小财险公司在头部效应聚集下,难道只能坐以待毙?

  8月5日,银保监会发布《推动财产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力求推动行业向精细化、科技化、现代化转型发展,为财险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记者注意到,银保监会还设定了三年小目标,提出到2022年,财险公司主要业务线上化率要达到80%以上,财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达标、风险综合评级均在B类以上。

  8月9日,中国精算师协会创始会员徐昱琛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客观事实证明,融资类信保业务对于当下财险公司的风控水平来说,并不适合大力发展。目前围绕网约车、乘客保障等方面的创新险种开发还不足,非车险种中,涉及危险品、家财险细分需求的产品也并不精细,这都有待保险公司进一步挖掘市场真实需求痛点,开发多元化的保险产品。”

  预料财险成本率承压

  在上市险企股价被市场认为普遍低估的当下,野村证券缘何下调上述人保旗下两只股票的目标价,也受到市场关注。

  野村证券在发表的中国人保业绩前瞻报告中指出,“预期受去年同期有一次性退税47亿元人民币的高基数影响,今年次季净利或将按年下跌42%,融易新媒体,令上半年净利润整体下跌18%。”

  该投行还表示,疫情下人们减少外出,汽车险损失率下降,将令综合成本率由2019年同期的98.1%下降至约95%,但信用担保保险业务下降,将很大程度抵消车险的显著改善,预期财险业务次季综合成本率可能达98.5%,按年及按季相比恶化,令上半年财险综合成本比率将达97.8%,较去年上半年的97.6%略有上升。

  由此不难看出,野村证券除了对人保净利润增速情况不乐观外,也提出信保业务发展不佳,可能影响到财险整体综合成本率的提升。

  据中国人保2019年年报数据显示,人保财险信用保证险业务2019年出现承保亏损28.84亿元,综合成本率为121.7%,已经超出100%的盈亏平衡点。

  8月9日,华西证券金融分析师曹杰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即便是信保业务出现问题,一般也会有再保分担压力,不会给人保财险带来很大影响,但受到去年税收新政一次性利润调整影响,人保今年上半年的净流润增速的确会有下滑趋势。”

  事实上,今年以来,人保财险的信保业务已明显收缩。时代周报记者获得的一份行业交流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今年上半年该公司信用保证险保费收入为43.18亿元,同比大降58.6%。

  除了人保财险外,全市场也在紧急调转信保业务车头。上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财产保险公司经营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的原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为92.84亿元和368.57亿元,同比降7.17%和1.3%。

  保费收入下降有一定的滞后性,并未能马上遏制承保亏损的实况。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信用保证保险承保亏损合计达到95.43亿元,其中,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分别承保亏损79.43亿元和16亿元。

 文章标题:信保业务拖后腿 野村下调人保目标价,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t.ironge.com.cn/channel/list/151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