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产业 > 能源 > 科技创新引领能源转型“先立后破”

科技创新引领能源转型“先立后破”

2022-11-11 01:45:01来源:人民网

文章导读
“既要逐步实现碳减排,又要保持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这是一个挑战。”在11月3日举行的2022年APEC工商领导人中国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表示,技术的进步正在不同的行业、产业实现这样的“双赢”,未来将有更丰富的创新天地。 “必须坚持创新引领,在实现‘3060’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目标的同时,走出一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贸促会会长、中国国际商会会长任鸿斌认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既要逐步实现碳减排,融易新媒体,又要保持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这是一个挑战。”在11月3日举行的2022年APEC工商领导人中国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表示,技术的进步正在不同的行业、产业实现这样的“双赢”,未来将有更丰富的创新天地。

  “必须坚持创新引领,在实现‘3060’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目标的同时,走出一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贸促会会长、中国国际商会会长任鸿斌认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正在带来绿色、低碳、数字化热潮。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成为会上热议的话题。与会专家认为,要实现能源转型的“先立后破”,科技创新在可再生能源利用、能源科学利用等方面不可或缺。

  重新认识能源资源禀赋,越转型越安全

  如何理解能源转型中的“先立后破”?杜祥琬解释,“立”的前提是要重新认识我国的能源资源禀赋,在对资源基础正确认知的基础上“立”,“立”好了之后,再逐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利用。

  因此,在“先立后破”的过程中,重新认识我国资源禀赋是基础。杜祥琬说,一提到能源资源禀赋经常听到6个字“富煤、缺油、少气”,这一提法忽略了我国还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也是我国能源资源禀赋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去十年,我国在可再生能源“立”的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国家能源局总经济师鲁俊岭介绍,中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增长了12倍左右,多年稳居世界第一。新能源消费比例持续提升,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总量的11.8%。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灿还记得十年前他在中国科学院太阳能行动计划的支持下做过的分析,那时太阳能发电的成本是煤电成本的4倍,而今其成本已经与煤电持平或更低。而近几年轻质、高强度风车材料的出现也解决了风电普及问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太快了,就连我们在学术领域的人也时常感到吃惊。”李灿说。

  “一方面,有化石能源领域的‘富煤缺油少气’,另一方面,又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这是我国能源的基本国情。”杜祥琬指出,在这样的基础上,能源越转型越安全。河南兰考4年来的试点表明,能源转型是给能源做了“加法”,增加了很多原来没有利用的可再生能源,使得能源越转型越安全。

  人工智能或将发挥巨大作用

  新技术、新模式、新赛道也成为先立后破、推动能源转型的强劲动力,人工智能技术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有分析评估认为,人工智能相关技术会在整个双碳目标的实现过程中贡献70%的力量。”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投资和促进办公室首席代表武雅斌说,能源利用是非常复杂的综合课题,智慧能源将有可能使得可利用的能源种类越来越多,通过多元化实现能源安全、能源转型。

  例如,潮汐能由于收集困难、供能不稳定等难以得到利用。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慧能源将有望把这类新能源平稳地输入到电网中去。

  “信息化可推动千家万户实现对能源的高效利用。”杜祥琬表示看好能源数字化的前景。他描绘了未来能源科学利用的场景:未来的用户可以通过数字化信息了解太阳能、风能、核能的实时动态,自主选择不同的储能体系中的能源,通过智慧电网实现能源的科学利用。

  同时,他也指出,要实现能源的科学利用、输出优质能源,需要灵活性能源、储能、智能电网等做好整合,涉及能源、电网、信息化、数字化等多领域、多学科的联合攻关,仍需不断创新。

免责声明
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热门文章
日榜 周榜
1 4家火电上市公司前三季度业绩预喜

Wind数据显示,火电行业目前已披露前三季度业绩预告的4家公司全部预喜,其中1家公司预增,...

1 4家火电上市公司前三季度业绩预喜

Wind数据显示,火电行业目前已披露前三季度业绩预告的4家公司全部预喜,其中1家公司预增,...

2 《自然》最新论文:全球化生产或令太阳能更便宜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气候政策研究论文指出,整合全球的太阳能电池供应...

3 欧洲要实现动力电池雄心,为何绕不开中国?

中欧电池产业正在形成一种新的纽带,资本、技术和市场相互交织、深度融合。中欧企业加强...

4 高煤价侵蚀业绩、保供压力不减 煤电企业仍在“谷底”徘徊

继2021年陷入全面亏损后,眼下的煤电企业仍未走出高煤价阴云。 10月27日,电力板块震荡走低...

5 第三季度实现净利润45亿,同比增幅75.4% 隆基绿能新技术组件1

10月28日,隆基绿能2022年三季报发布。不出预料,财报持续秉承稳健经营理念,合理控制经营风...

6 俄罗斯寻求稳生产促进能源贸易

“俄罗斯能源周”国际论坛日前在俄首都莫斯科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多极世界中的全球能...

7 我国油气勘探屡获突破 保有资源量普遍增长

近日,我国页岩气超长水平井钻探取得重大突破,中国石化江汉油田涪陵页岩气田一钻井顺利...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6215号 Copyright © 2002-2022 关于我们 融易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