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败资本》---变局之中诞生的“败者指南”

  创业,是一个既充满诱惑又危险重重的话题。

  改革开放之后,每十年左右,中国就会经历一次创业大潮。在这些创业浪潮中,政府摇旗呐喊,资本风起云涌,民众积极参与。然而,经常伴随而来的是心态浮躁、泡沫浮现、价值虚高、伪创业盛行。在很多时候,创业者和投资者共同唱了一场热闹大戏,但曲终幕落,全是裸泳的人和跌落的猪。

  追求鲜花盛开的未来,却常常收获残酷的现实;梦想着敲钟的高光时刻,却大概率会面临资不抵债的困境。事实上,创业的成功率一直很低,只是人们更愿意去看成功的那部分人,而忽略失败者的墓地,导致“幸存偏差”。无论是70年代,80年代还是90年代,融易新媒体,都有无数的创业者出现,他们有的成功了,站在金字塔的顶端,但更多的是默默消失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

  喧嚣过后,难道就只留下胜利者的光辉和失败者的黯淡?持续关注中国创新创业一线二十载的蔺雷博士就在这属于百分之九十以上创业者的一地鸡毛中找到了“失败的富矿”。作为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双博士后的他,站在中国创业大潮的赤壁之下,精心研磨,走访调研一个个失败的创业故事,自己也经历近两年的重重绝望与“失败”的折磨,写出了《反败资本》—一本献给每一位创业拼搏者的“败者指南”,让他们理解失败的真正含义,更能将失败变为下一次出发的“反败资本”。

  1.要反败,求人不如求己

  《反败资本》只是蔺雷观察创业三部曲的其中一个部分。在此之前,他就凭借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大量的一线调研,在短短几年内出版了《第四次创业浪潮》《内创业革命》《激活国企:内创业方案》等一系列有关于创业浪潮思考的著作,并引起了政府、国企、创业企业的广泛关注。

  “一切开始于2015年,当时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建议我将自己对于中国创业浪潮的观察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从那时起,我便开始了艰苦的调研和写作,力争从自己的角度去洞悉中国创业界的发展。从《第四次浪潮革命》到《内创业革命》再到《反败资本》其实都没有一个具体的规划,相关主题的确定都是源于我在接触一个个创业故事中的真实感受,感受到一个个企业家的真实渴求。可以说,这些命题不是空中楼阁,而都是在回应创业者们实际关心的问题。”

  蔺雷亲眼见证了近百位创业者悲壮而又无奈的失败、离场。他们中的大多数曾奋力反抗,但最终都销声匿迹。而这群人在复盘创业过程中同时会反复问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失败后总结了那么多原因,却依旧没有翻盘?

《反败资本》---变局之中诞生的“败者指南”

蔺雷

  蔺雷为了寻找问题的答案,对创业失败案例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对100多名创业者进行了实地访谈,深度刻画了创业的人性世界,揭示了潜藏于失败背后的三大逻辑缺失。首先是“价值逻辑”缺失,把失败当作成本,而非翻盘的机会;其次是“求真逻辑”缺失,热衷分析表层原因,而非深挖背后真正原因;再者是“自省逻辑”缺失,把失败归因于外界,而不审视自己。正是这些底层逻辑的缺失,让许多创业者即便总结了那么多刻骨铭心的失败原因,也难以成功翻盘。

  在《反败资本》中就描述了这样一种错误的“反败逻辑”:习惯于眼睛向外看,把失败归咎于外部环境或其他人,希望通过外部环境或其他人的改变来拯救自己。事实上,不只创业者,整个社会也倾向于研究外在失败的因素。怪大环境不好,怪合作搭档不合适,怪没能赶上趋势,这几乎是大多数创业者都会有的“失败感言”。而蔺雷则一针见血地指出:“所有失败,归根到底都是创始人自身的失败。”

  2.危机中的“三力”汇聚,反败中的“道”与“法”

  许多创业者会认为成功是一条直线,亦或者是0至99%的进度条,只要不断“打怪升级”就能离成功越来越近。而现实却是,成功过程中必有失败,而“反败”就是不可缺少的一环。与此同时,反败是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就如同人类历史的螺旋式发展,而谁能在这个过程中看透自己的“反败曲线”,就抓住了反败的关键。

  毫无疑问,要先走出失败才能“反败”,在创业失败之后的“至暗时刻”是最容易退却的阶段。蔺雷曾采访过一位在线教育的创业者时了解到,在他经历失败之后,陷入了强烈的自我怀疑,勇猛的意志完全消退了,就如同一个干瘪的气球。可以说,渡过这样的时期是艰难的,内心之中经历过山车般忽上忽下,因此需要创业者在心境的大起大落中抵消之前的心理成本,缓慢但坚定的回归,即“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反败资本》---变局之中诞生的“败者指南”

《反败资本》

 文章标题:《反败资本》---变局之中诞生的“败者指南”,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ironge.com.cn/channel/industry/130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