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案未获批仿古建筑拔地起(来信调查)

  隋唐洛阳城南城墙西角楼——

  设计方案未获批 仿古建筑拔地起(来信调查)

设计方案未获批仿古建筑拔地起(来信调查)

  隋唐洛阳城南城墙遗址西角楼现状。本报记者 史一棋摄

  编辑同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隋唐洛阳城遗址的西南端,建起了一座仿古角楼。据了解,它的建设并未得到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的同意,在近处看,角楼上还设有推拉合金窗户,看上去同现代小区里门卫室的窗户差不多。

  我们以身处古都名城而自豪,但面对如此工程,心里难免会犯嘀咕:这种仿古建筑,能否展示隋唐洛阳城的历史风貌?

  洛阳市民

  角楼设计方案没有征得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同意

  接到读者来信后,记者于3月17日来到现场。河南省洛阳市王城大道与古城路交叉口,一截正在建设中的灰砖城墙由北向东画出一个“L”形,实地目测大概有200米。城墙边上,挖掘机、运输车正在紧张工作。城墙拐角处,是一座下宽上窄的墩台,读者来信中提到的仿古角楼就位于其上。

  这座角楼位于面积47平方公里的隋唐洛阳城遗址西南角。作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隋唐洛阳城是我国现存隋唐时期保留较为完整的大型古代城市遗址,具有突出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它由外郭城、宫城、皇城等部分组成。仿古角楼处在隋唐洛阳城外郭城南城墙与西城墙交界处,因而被称为南城墙西角楼。

  从外观上看,这座角楼已经建设成型,以灰色陶瓦铺顶,有上下两层,屋檐采用挑檐手法,门窗框均涂成红色,远远看去颇有古意。然而,透过棂条就能看到窗户内侧使用了合金一类的现代材料,与角楼外部的整体风格不甚相合。二层的红色栏杆表面有斑驳的白点,像是表面发生了剥落。角楼目前没有施工,南边的工地上,工人正在修建城墙。一位工人告诉记者,他们是去年来到这里参与建设角楼及其相邻城墙的。今年春节假期后,他们又在这里继续施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进行其他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的,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批准前应当征得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同意。

  据了解,早在2017年洛阳市就提交过南城墙遗址保护展示工程设计方案。2017年5月,国家文物局发布《关于隋唐洛阳城南城墙遗址保护展示工程设计方案的意见》指出,暂不同意隋唐洛阳城南城墙遗址保护展示工程设计方案;不同意进行覆罩、露明、模拟或木构架标识展示。2018年1月,国家文物局否决了再次上报的方案,认为所报方案深度不足,未能充分说明项目实施的可行性。2018年4月,国家文物局批复,原则同意隋唐洛阳城外郭城南城墙遗址保护展示工程设计方案,但暂不同意城墙西角楼遗址、东角楼遗址、厚载门遗址的节点设计方案。

  洛阳市在方案再次修改和报批的过程中,于2018年底开始建造南城墙角楼。为此,今年2月1日,国家文物局发布《关于隋唐洛阳城南城墙东西角楼厚载门及护城河遗址保护展示工程设计方案的意见》指出,当地需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履行相应审批手续后实施。同时,针对有群众举报隋唐洛阳城南城墙角楼遗址存在未批先建问题,请河南省文物局尽快调查核实,研提处理意见,并将有关情况报送国家文物局。

  专家指出,已经建造的角楼没有经过充分的研究和论证,也没有征得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同意,属于违法建筑。似是而非的仿古建筑也会让人们认为唐代的角楼就是这样,产生误导作用。

  当地表示对推进西角楼保护展示工程操之过急

  公开资料显示,隋唐洛阳城始建于公元605年,历经隋、唐、五代、北宋诸朝,于530多年后废毁。时至今日,遗址虽然面积广阔,但大部分都埋在地下,仅有少数露出地面。从2008年起,洛阳市政府开始实施保护展示隋唐洛阳城历史格局的工作。洛阳市文物局局长余杰介绍,西起王城大道、东至洛龙区城角村的隋唐洛阳城南城墙遗址,长约7200米,因地面占压相对较少,保存较为完整,成为隋唐洛阳城遗址保护展示工作中较具可行性的一部分。

  2018年,当地委托第三方编制了《隋唐洛阳城南城墙东西角楼、厚载门及护城河遗址保护展示工程设计方案》。方案指出,“标识南城墙位置及历史面貌,更为直观地表达城墙文化,帮助人们认知隋唐洛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