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北京档案馆新馆启用老地图集体亮相

原标题:北京档案馆新馆启用 老地图集体亮相

最新消息:北京档案馆新馆启用老地图集体亮相

  9日,北京市档案馆新馆正式面向社会开放。图为观众在档案馆新馆中央大厅欣赏18米高的壁画《京华韵》。

最新消息:北京档案馆新馆启用老地图集体亮相

  最新北平大地图(解放版)。北京市档案馆供图

最新消息:北京档案馆新馆启用老地图集体亮相

  “档案见证北京”展览展示的1958年6月“井冈山”小轿车在北京诞生的照片。

最新消息:北京档案馆新馆启用老地图集体亮相

  “古都新生 人民胜利——纪念北平和平解放70周年展”中,小朋友走过北平解放历史照片。

  9日是国际档案日,伴随着新馆开馆,北京市档案馆开放4项展览,开展北京非遗展示、档案修裱体验等档案日系列活动,并启动向公众征集70年来北京老照片的活动。

  市档案馆新馆周一至周五9:15至17:15接待观众,观众需携带有效身份证件。由于展厅温度较低,建议观众注意保暖。

  新京报讯 北京市档案馆新馆昨日正式面向社会开放。新馆位于朝阳区南磨房路31号,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为蒲黄榆路旧馆面积5倍多。

  征集

  市民老照片有望举办专题展

  今年,北京市档案馆向社会征集北京老照片,反映北京70年来的民间生活史。

  档案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凡是1949年以来北京生活照片均可,以数字或胶片形式,提交到档案馆新馆一层的接收征集处。

  “市民朋友可能没有注意老照片的意义,其实老照片反映了城市建设、社会百态、生活方式、各行各业的历史变迁。尤其当这些照片汇集在一起,就能发现城市发展的脉络。”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据介绍,未来视征集情况,市民的老照片有可能汇集成展览或出版物,呈现一部特殊的北京城市发展史。

  开放

  1949年“进京赶考”相关纪律公开

  每年国际档案日开放档案,已成为档案馆的惯例。今年,北京市档案馆再次开放新中国成立后12个单位共2万多件档案。

  1949年中共北平市委组织部干部训练班关于到北平须遵守的纪律及吃饭问题的通知今年对外公开。这几份档案文件字数不多,但很珍贵,反映了组织部门干部训练班1949年刚进入北平的时候,就注意严明纪律,规定“各方情况尚不了解,保持秘密,不准外出会亲友或叫来亲友”“不准电话联络私人亲友”“吃自带干粮,可购买咸菜”,事无巨细,考虑周详。

  在物质条件堪称紧张的情况下,干部们刚进入北平这个大城市,保持艰苦朴素、谦虚谨慎的作风和纪律,很有必要。通过档案中的这一细节,反映出七十年前“进京赶考”的干部队伍的面貌和作风。

  新开放的档案还包括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出版处的1950年开展秋季种痘运动的内容,以及吴晗副市长在1950年北京市人民体育大会上的开幕词等。天花是烈性传染病,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开展天花防治,推行全民普遍种痘活动,档案中记载了1950年北京市通过秋季种痘计划草案并开展种痘工作的情况。

  同时,今年北京16个区档案馆共开放档案2144卷、21.9万件,年代主要集中在1983年至1989年,门类主要为文书档案,内容涉及行政、人事、经济、财政、农业、工业、商业等多个领域。数量较多的是西城区档案馆(48883件),其次是密云区档案馆(47615件)。

  查阅

  提供网上预约调卷、送档上门等服务

  北京市档案馆馆藏档案历史跨度400余年,不乏珍贵史料。最早的是明朝嘉靖十二年(1533年)皇帝给李舜臣及妻子的诰命。目前已开放档案近70万卷册(件)。

  清代档案中,形成于1678年的《剿抚澎台机宜》和为纪念京张铁路通车拍摄于宣统元年(1909年)的《京张路工撮影》入选了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比较珍贵的还有康熙、乾隆、宣统年间的部分奏折、诰命,清代土地、房屋买卖契约、执照、清册;顺治、道光、光绪年间有关严禁商民船只私自进行粮食货物贸易的谕旨,征税、清查户口的告示,以及建于1906年、1908年对外开放的清末农事试验场照片等。

  馆藏民国时期北平地区档案约98万余卷件,1949年北平的和平解放,使自辛亥革命以来历届地方政权档案比较完好地保存下来,真实记录了民国以来北京(平)发展演变和社会变迁的全貌,是研究20世纪北京(平)及中国近代城市发展史不可缺少的历史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