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产业 > 汽车 > 想充就充?小心新能源车“火大”

想充就充?小心新能源车“火大”

2022-08-14 21:12:24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文章导读
图:新能源车充电需讲究科学性。 本报记者 吴博峰 文/摄 近期,国内各地发生多起新能源车自燃事故。其中,不乏车辆在完全静置状态下的充电环节发生自燃,引发消费市场关注,也令消费者对新能源车安全产生疑惑:为何新能源车在夏天更容易发生自燃? 随意充电风险大 “每次只要开到一个具有充电设施的停车场,不管车辆剩余电量情况,我都会给车辆充电,这好像是潜意识里的常规动作,希望通过频繁充电让车辆时刻保持有电状态,避免产生续...

  图:新能源车充电需讲究科学性。

  本报记者 吴博峰 文/摄

  近期,国内各地发生多起新能源车自燃事故。其中,不乏车辆在完全静置状态下的充电环节发生自燃,引发消费市场关注,也令消费者对新能源车安全产生疑惑:为何新能源车在夏天更容易发生自燃?

  随意充电风险大

  “每次只要开到一个具有充电设施的停车场,不管车辆剩余电量情况,我都会给车辆充电,这好像是潜意识里的常规动作,希望通过频繁充电让车辆时刻保持有电状态,避免产生续航里程焦虑。”7月5日,刚刚停放好车辆,正准备充电的新能源车车主董心蕊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说道。

  在新能源车消费市场中,与董心蕊有着类似想法的消费者不在少数。很多消费者认为,如手机一样的充电方式最符合新能源车使用规律。

  然而,由于驱动方式的变化,关系到消费者用车安全的因素除了动力电池产品质量外,还有人们使用过程中最为常见的充电场景。

  在业内人士看来,新能源车充电至今仍未引起消费市场足够重视。

  新能源车动力电池领域专家、北京理工大学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副教授孙立清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动力电池由于生产材料不同,会导致接受充电能力存在差别。基于上述原因,新能源车充电不能任由车主心情想充就充。如果充电方式不当,可能为车辆埋下诸多安全隐患,严重情况下会引发车辆自燃。“相比其他季节,夏季往往是新能源车自燃的高峰期,这与室外温度较高有关。而气温越高,意味着车主在为车辆充电时就越要注意安全。”他说道。

  很多消费者认为,只要是在正规充电地点或车企配送的充电桩进行充电,就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充电安全。事实果真如此吗?

  国家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个月,新能源车辆火灾事故增幅较大,国内接报的新能源汽车火灾共计640起,相比同期上升32%,高于交通工具火灾8.8%的平均增幅。值得注意的是,有多辆新能源车在充电过程中发生自燃事故。

  记者注意到,仅在刚刚过去的6月份,多辆不同品牌、不同类型的新能源车因充电诱发自燃。

  6月11日,广东省河源市两辆新能源轿车在充电过程中发生自燃,其中一辆小轿车被烧成一堆废铁,所幸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6月12日,广东省珠海市一辆购买两年的新能源车在充电后不久冒烟起火;6月下旬,安徽省合肥市一辆正在充电的新能源车突然冒烟自燃。

  对此,或许有消费者提出这样的疑问:“新能源车怎么会在充电过程中发生自燃?”

  不宜满充、高温充

  如果说新能源车在行驶过程或发生碰撞后起火还能找到原因,那么车辆在无人且未启动状态下依然“火气十足”,就多少让人摸不着头脑。

  其实,导致车辆自燃的原因与消费者的充电习惯有关。

  对新能源车消费者来说,要缓解因续航水平带来的焦虑情绪,经常充电是唯一办法。而看似简单的充电环节,实则蕴含很多专业技术。

  目前,在国内新能源车市场中,除极个别车型外,汽车企业无论是选用三元锂电池还是磷酸铁锂电池,都属于锂材料电池。

  众所周知,锂离子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比,在同等体积条件下,可为车辆提供更远的续航能力。正因如此,锂离子电池成为了主流车企的共同选择。

  但锂离子电池在带给车辆更高续航表现的同时,其充电方式科学与否,对新能源车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孙立清介绍,锂离子电池的一大特性是忌讳满充状态。因为一旦车载动力电池充满,锂离子嵌入不进去就堆积在充电口表面形成枝晶,这种物质容易刺破动力电池隔膜形成短路,造成车辆起火自燃,这是导致不少新能源车在充电或刚刚充满电状态发生自燃的根本原因。

  在日常用车过程中,不少消费者都是行驶至目的地后,利用停驶时间为车辆充电。这种看似再正常不过的充电方式,并不适用于炎热的夏季。“如果车主刚刚长途行驶过后,车辆动力电池本身处于高温状态,融易新媒体,再使用直流快充为车辆充电,两者结合很容易造成电池过热的现象,引发严重后果。”孙立清建议,夏天为新能源车充电时使用慢充,如果使用快充桩,也需要等车辆动力电池散热后再进行充电。

热点 | 财经 | 科技 | 观点 | 产业 | 专栏 |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6215号 Copyright © 2002-2022 撤稿申请 融易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