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点新闻:“新冠”时期的生命摆渡人(2)

“虽然穿着纸尿裤,但我们毕竟不是失能老人,还是想尽力忍住。”王学军说,在武汉的每一天,他都尽量控制少喝水。尤其是早餐,尽量少吃,“吃饱了新陈代谢就快,就想‘方便’,感觉还不如饿着”。

队员们来自四面八方,有着不同的饮食习惯,遇到重油重辣的湖北菜,难免有些不适应。28岁的庞庆丽,来自云南省阜外心血管医院,她是和同事一起主动报名来武汉的。因为胃病和饮食不习惯,有一天上车前,她偷偷吐了一大口,却没有告诉任何人,强忍着穿上防护服,继续执行转运任务。

直到距离交班只剩半个小时,再也坚持不住的她,才被同车队友发现并强行“赶”下车。后来,面对队友关切的问候,她不好意思了,“感觉自己是在给大家添麻烦”。

第二天,新的班次开始,队友要求给她替班,她却坚持不肯:“我现在就想特别完美地出一趟车,证明自己全好了”。当天,她和队友一起转运了170余名患者。

每天穿防护服、戴口罩,加上长达五六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给爱美的姑娘们留下了难以掩饰的“战斗痕迹”。

来自云南的刘梦迪每天都要跟家里视频,证明自己“好好的”。但有天出完车,她摘掉口罩,发现自己的脸上被勒出两道深深的压痕。

“后来我跟爸爸视频,故意藏着不想露正脸。”刘梦迪说,但是知女莫若父,“最后爸爸就勒令我露正脸给他看,看完后半天没说话,最后来了句‘挺好的,军功章一样’。”

“当时感觉眼泪快掉下来了。”刘梦迪回忆说,她隐隐听到爸爸嗓音也有些沙哑,“我想一定是隔太远,网络不好的原因吧”。

轮到我们上战场

在中国红十字会救护转运车队65名队员中,有11位是“90后”。刘梦迪、庞庆丽、张春华……一个个年轻的名字,平时都是家里的心肝宝贝,却在武汉最需要的时候,毅然走上抗疫一线。

29岁的张春华老家在青海化隆。来到武汉之前,他刚在西宁火车站义务执勤一周多。因为走得急,他连家都没回,在火车站办了一张临时身份证,便匆匆赶往机场集结,“也没敢跟家里说,怕他们担心,毕竟我是家里的独生子”。

直至不久前,青海省红十字会登门慰问,家人才知道他不在西宁。“后来,奶奶就给我打电话,在电话那头哭得不行。不过他们也没说让我回去,就是叮嘱我在武汉好好干,注意安全,做好防护。”张春华说,来之前没想那么多,现在还是有点小后悔,“不为别的,还是应该跟家里,起码跟爸爸妈妈说一声”。

同样来自彩云之南的何美萍,融易新媒体,昵称“萍姐”,实际年龄却不大,今年28岁,与刘梦迪、庞庆丽合称“三小只”。“萍姐的妈妈那天去出发现场送她,我们还挺担心,但萍姐居然忍住了没哭,还与妈妈微笑道别。”刘梦迪说,自己当时感觉萍姐超厉害。

“但后来,去机场的路上,萍姐说她其实挺怕的,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也一样,老庞也一样。”刘梦迪说,到了机场,紧张感“翻倍”,萍姐就拉着大家一起自拍,“也许这就是女孩子的特性吧,自拍可以压倒一切。”

2月18日,来自内蒙古的陈佳乐和队友们一起度过了他的26岁生日——队友费尽心力为他找来蛋糕,但他戴着口罩,吹蜡烛不方便,就和队友一起用手把生日蜡烛扇灭了。

“来武汉之前,因为第一批医疗队优先考虑男护士,我没选上,当时爸爸妈妈还挺高兴,以为我不用去了。没想到我又跟着红会过来了,他们就觉得我骗了他们,我婆婆还大哭了一场。”刘梦迪说,出发前很紧张,但实际来到武汉,感觉反而没什么,“面对n多问题,就会有n+1种解决办法,每天看着新冠肺炎患者现存确诊数持续下降,就知道自己的付出有了收获,就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最难忘的,就是我们在转运中遇到的一位老爷爷,年龄已经很大了,在CT检测室门口徘徊着不敢进去,因为第一次核酸检测显阴,现在来做第二次,心里很害怕,担心返阳。”刘梦迪说,当天她们就和老人聊了很久,“后来得知我们从云南来,老爷爷很高兴,跟我们聊了很久,聊他1965年去云南支边的事,聊昆明的西山和滇池。”

后来,老人慢慢放下心事,走进了CT检测室。“进去前,老爷爷还跟我们招手,说是等治好病,一定要再去一趟昆明,爬一次西山,看一眼滇池。”她说,有了这些难忘的经历,能够帮助到那么多人,她对自己来到武汉一点都不后悔,“2003年非典肆虐的时候,我还不记事,但现在,到了我们该走上战场的时候。”

原标题:“新冠”时期的生命摆渡人

 文章标题:今日热点新闻:“新冠”时期的生命摆渡人(2),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ironge.com.cn/News/yc/88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