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热点 > 原创 > 教育部:零容忍!要求逐一核查乱收费事项

教育部:零容忍!要求逐一核查乱收费事项

2022-09-16 13:02:25来源:南方都市报、N视频报道

文章导读
9月15日,据教育部官方网站,全国治理教育乱收费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决定对山西、内蒙古、浙江、河南、广东、云南等地以教育信息化为名乱收费事项实行专项督办,要求逐一核查乱收费事项,进一步查处乱收费背后的利益输送和权力寻租,对有关单位、学校和责任人依法依规严肃问责、公开公告,逐项整改到位。 全国治理教育乱收费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同时要求,其他各省要吸取教训,加强数字化教育资源进校园审核监管。 严禁以信息化教学或分...

教育部:零容忍!要求逐一核查乱收费事项

9月15日,据教育部官方网站,全国治理教育乱收费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决定对山西、内蒙古、浙江、河南、广东、云南等地以教育信息化为名乱收费事项实行专项督办,要求逐一核查乱收费事项,进一步查处乱收费背后的利益输送和权力寻租,对有关单位、学校和责任人依法依规严肃问责、公开公告,逐项整改到位。


全国治理教育乱收费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同时要求,其他各省要吸取教训,加强数字化教育资源进校园审核监管。严禁以信息化教学或分班教学为名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平板电脑或教育App。


作为教学、管理工具要求统一使用的平板电脑或教育App,学校不得作为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项目向学生及家长收取任何费用,不得以家委会或直接支付企业等方式变相强制学生购买。对教育乱收费现象“零容忍”,切实保持治理教育乱收费的高压态势。


教育部:零容忍!要求逐一核查乱收费事项


上述通报提及,国务院大督查近期发现部分学校打着“自愿”的幌子,通过设立“智慧班”“未来班”等方式要求学生购买平板电脑及学习软件。有的学校甚至为相关企业“搭台唱戏”推介学习软件,增加学生家庭经济负担,影响教育公平,社会影响恶劣。


据南都记者了解,针对部分学校变相强制购买平板问题,国务院督查组曾连续三年发声。


2020年10月,国务院督查组成员根据群众的曝光,发现浙江省嘉兴市部分初中借“智慧课堂”“教育信息化”之名,向家长推荐购买指定品牌的平板电脑,并需一次性支付教辅软件三年使用费以及三年的网络流量费,融易新媒体,费用从3680元至6500元不等,以购买平板与否划分“实验班”和“普通班”。截至督查时,已有2.2万余名初中生参与平板教学。


2021年4月,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发布的一则督查回声同样反映了类似问题。安徽省蚌埠市一所中学擅自同意企业入校推销平板电脑,每台平板收费2200元,三年须缴使用费3600元。公告显示,该企业向4个班级234名学生发放了平板,其中142名学生已缴费,共计收取39.76万元。


2022年8月,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第一督查组在山西省太原市调研发现,当地多所学校以是否购买平板电脑为标准划分“智慧班”和“普通班”。进入“智慧班”,要一次性缴纳课程资源费、平板使用费等数千元。督查组初步估算,2017年至今,太原市近5000名学生购买了相关服务,涉及金额达2400万元。


在前述事件中,相关违规收费行为最终被叫停。以是否购买平板电脑为依据进行分班的行为,也被认定有悖义务教育平等原则。蚌埠市教育局还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教体系统收费问题集中整治”活动,对全市1600所学校进行摸排,要求学校所有收费一律通过指定银行账户,并设置资金风险警示。


记者了解到,自2016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出台以来,教育信息化改革逐渐铺开。规划第五点提及,要积极利用成熟技术和平台,统筹推进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与应用。空间要集成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学生管理等多项功能,完成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程记录、大数据采集和分析。


针对平板教育如何进学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曾接受南都记者采访表示,“问题的关键点在于谁来支付,如果一直采用自愿的模式,家长只会陷入被动。”


他认为,学校要引进平板,需要给出包括绩效目标、实施细则和可能产生效果的具体方案,征求家长意见,得到普遍认同。公立学校需要教育部门拨款的,可以递交方案来申请财政支持。私立学校则应该由家长委员会来共同决定,是否购买、如何购买、采购产品,以及使用机制。


热点 | 财经 | 科技 | 观点 | 产业 | 专栏 |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6215号 Copyright © 2002-2022 撤稿申请 融易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