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中红层软岩隧洞施工,稍不留神就会下沉、变形、坍塌,甚至引起二次衬砌混凝土开裂,能否战而胜之,关乎到整个标段施工的成败,也关乎企业的社会信誉。因此工程一上场,项目部“邓伯科劳模创新工作室”就确立了《滇中红层软岩隧洞变形特性及施工稳定性控制技术》这项科研课题,工程技术人员紧紧围绕滇中红层软岩特性、施工影响规律、施工工法适应性和关键参数、隧洞超前预加固技术和工艺、隧洞变形支护控制体系及施工工艺技术等进行综合研究和探索,在每一次“爬坡过坎”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升驾驭复杂地质条件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
克服重重困难,员工在“水帘洞”里掘进
柳家村隧洞进口端浅埋,最小埋深只有10米,局部小股渗水。掘进中尽管严格按规范实施,但掌子面还是时有下沉,最大沉降量达88厘米,让施工险象环生。他们及时与建设、设计、监理和有关专家现场会诊,在超前大管棚、注浆固结岩体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支护参数,加大加密钢支撑,并严格按照“管超前、短进尺、强支护、快封闭、紧衬砌、勤量测”原则施作。围岩没了“脾气”,施工进度明显加快。
柳家村隧洞出口洞门位于S220省道拐弯处的陡坡上、两者相距仅24.6米。由于山体风化严重,隧洞要从省道下面斜穿、风险极大,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洞门坍塌、道路瘫痪,后果不堪设想。他们采用“小切口”绿色进洞。在陡坡上搭设作业平台,先施工截水天沟、后施作大管棚等,形成严密布控、层层设防的“金钟罩”。在此前提下采用“三台阶七步流水作业法”稳健掘进,最终实现了安全 “大穿越”。
柳家村隧洞2#支洞位于全隧的中间位置,承担着主洞的攻坚任务。由于围岩状况差、涌水量大,加之受到有轨运输的制约,融易新媒体,施工一直步履维艰。为了解决这一“烦心事”,他们超前配置了大功率抽排水设施,但因地质突变、突发涌水防不胜防,致使施工效果不佳。如2019年9月23日,掌子面突水高达每天9000方,虽然及时启动了应急措施全力抽排,但支洞仍被倒淹150多米,花了20多天才将“水患”处置完毕。针对这种特殊的地质情况,他们及时加长加密加大了超前地质预报,一旦发现前方暗藏着的“水窟”“水窖”“水仓”,随时进行导孔引排。同时对涌水量特别大的地段,采取注浆堵水,抽堵结合,边抽边堵。他们还把有轨运输增至3组轨道,一组用于运送人员,另两组专用施工生产,全面提高了施工能力。
管段最棘手还有万家暗涵施工。长度只有111米的暗涵处在大型红梅水库下游的鱼塘中,一边是万家隧洞出口、一边是柳家村隧洞进口。在无法立足的条件下施作暗涵,需快速抽塘水、清淤泥,并挖断红梅水库灌溉渠和溢洪道,以便于深基坑开挖。而这些必须要抢在2019年4月30日前完成并恢复灌溉渠和溢洪道,以确保水库汛期正常泄洪和灌溉农田。否则暗涵及两座隧洞的施工要再等一年。任务压头,他们采取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办法组织施工。项目领导班子成员现场24小时轮流值班,狠抓工序衔接,全面指挥协调;现场施工人员轮班倒,人休机不停,全天候高效运转。经过近半年的日夜鏖战,最终按期交出了圆满的答卷,建设单位专门发来贺电表示祝贺。
科学施工难变易,一路拼搏一路歌。2019年12月9日,中铁十二局集团项目部将柳家村隧洞1号支洞提前319天安全掘进到主洞,创造了全线支洞最长、施工难度最大、安全风险最高、提前计划工期最多的多项“纪录”。到年底,中铁十二局集团项目部已累计完成隧洞掘进3600多米,且“安全好、质量优、重环保、文明施工和标准化建设水平高”,工程施工和项目全面建设领跑全线。不仅是先期施工段的“样板”,而且为全线施工提供了宝贵经验。
文章标题:【每日经济新闻:科学施工竖标杆(2)】 内容摘要:滇中红层软岩隧洞施工,稍不留神就会下沉、变形、坍塌,甚至引起二次衬砌混凝土开裂,能否战而胜之,关乎到整个标段施工的成败,也关乎企业的社会 ... 免责声明: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文网址:http://toutiao.zhidaruanpei.com/News/scroll/64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