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热点 > 滚动新闻 > 人这辈子,一定要去一趟柳州

人这辈子,一定要去一趟柳州

2023-04-01 11:20:03来源:互联网

文章导读
一碗螺蛳粉有多“上头”? 让无数人把 “去一趟柳州,吃螺蛳粉” 列入心愿清单 蜂拥而至这座位于广西的小城 一碗粉,带火一座城 2023年 柳州成为旅游界首批杀出的“黑马” 每逢周末 柳州各个螺蛳粉店门口都排起了长队 在排队的人群中拉着行李箱成为“标配” 食客在螺蛳粉店前排队。林馨 摄 火到连“消防栓”、洗头店、菜市都被外地游客“攻占” 让柳州本地人看了直呼 “把周末的柳州让给游客” 食客在螺蛳粉店前排队。林馨 摄 柳州人常说“...

一碗螺蛳粉有多“上头”?

让无数人把

“去一趟柳州,吃螺蛳粉”

列入心愿清单

蜂拥而至这座位于广西的小城

一碗粉,带火一座城

2023年

柳州成为旅游界首批杀出的“黑马”

每逢周末

柳州各个螺蛳粉店门口都排起了长队

在排队的人群中拉着行李箱成为“标配”

食客在螺蛳粉店前排队。林馨 摄

火到连“消防栓”、洗头店、菜市都被外地游客“攻占”

让柳州本地人看了直呼

“把周末的柳州让给游客”

食客在螺蛳粉店前排队。林馨 摄

柳州人常说“每天可以不吃饭

却不能不吃一碗粉”

图为一碗鲜美的螺蛳粉。朱柳融 摄

螺蛳粉起源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

具有“酸、辣、鲜、爽、烫”等独特风味

在其发展的前30多年时间里

螺蛳粉仅是作为地方特色小吃

出现在柳州街头小摊或夜市里

图为螺蛳粉。韦国政 摄

鲜滑爽口的米粉

酥脆可口的花生

浸饱汤汁的豆腐泡

配上直击“灵魂”的酸笋

滚入一勺加了红彤彤的辣椒油的螺蛳汤

一口入魂,欲罢不能

人这辈子,<a href=融易新媒体,一定要去一趟柳州" src="http://www.chinanews.com.cn/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3/28/80/1157545669298028368.jpg" />

图为螺蛳粉各种配菜。韦国政 摄

柳州人酷爱吃螺蛳

其历史可追溯至两万年前

而柳州人吃螺蛳的方式更是创意十足

炒螺蛳、煮螺蛳、螺蛳鸭脚煲等

烹饪方式层出不穷

图为螺蛳美食。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年来

随着米粉制作技术的提升

袋装螺蛳粉搭乘互联网的“东风”

走俏海内外市场

柳州袋装螺蛳粉生产企业。王以照 摄

让更多人许愿

这辈子,必须去一趟柳州

来一碗地道的螺蛳粉

食客在螺蛳粉店打卡。林馨 摄

然而这座宝藏小城的魅力

不仅仅体现在一碗螺蛳粉上

图为航拍柳州。蒙鸣明 摄

柳州一水抱城流

像是个放大的江南盆景

这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悠久历史

山水景观独特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图为航拍柳州。蒙鸣明 摄

这里是“柳江人”的发祥地

唐代大文豪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柳宗元诗中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图为柳州市。韦国政 摄

徐霞客笔下

“两岸山土石间出,土山逶迤间,

忽石峰数十,挺立成对”

是柳州城市形象真实写照

图为柳州市夜景。韦国政 摄

柳州,还是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

唯一拥有一汽、东风、上汽和

重汽整车生产企业的城市

柳钢、柳工、欧维姆......

闻名于国内外

图为柳州生产的汽车。王以照 摄

五菱宏光的故乡就是柳州

一辆辆“宝宝巴士”

(指五菱新能源汽车)

飞驰在马路

柳州新能源汽车。曹伟军 摄

除了重工业

柳州轻工业也曾全国闻名

上世纪八十年代

柳州制造的家用电器

“双马”电扇、“都乐”冰箱

曾一度卖到脱销

柳州市工业博物馆内展出的双马牌电扇。朱柳融 摄

家喻户晓的

“两面针”牙膏、“金嗓子”喉宝

也都产自柳州

图为两面针厂房沙盘。林馨 摄

作为“老牌”西南工业重镇

柳州在发展进程中曾走过弯路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柳州

烟囱林立,浓烟滚滚

以重化工业为主的粗放发展模式

导致严重环境污染

柳州一度被打上“酸雨之都”的标签

痛则思变

近年来

当地以壮士断腕的决心

开启绿色发展之路

图为航拍柳州市。王以照 摄

在这里,感受“最美”的工业城市

如今,仍是重工业城市的柳州

却被赞“山清水秀地干净”

“工业城市中山水美

山水城市中工业强”

图为航拍柳州市。王以照 摄

春花秋水

百里柳江

宛如百里画廊

连续三年,柳州市名列榜首

蝉联全国地表水质冠军

图为航拍柳州市柳江河。王以照 摄

在这里,邂逅最美的春天

每年3月底至4月初

柳州市大街小巷上

30万株洋紫荆一齐怒放

图为柳州市洋紫荆盛开。王以照 摄

图为柳州市洋紫荆盛开。王以照 摄

整个城市

被“淹没”在粉红色的花海中

空气中弥漫着醉人的芬芳

图为柳州市洋紫荆盛开。朱柳融 摄

引得游人们纷纷驻足观赏

掏出手机、相机

换上旗袍、汉服

披上丝巾

置身花海

记录下这粉色梦幻花海美景

图为柳州市洋紫荆盛开。朱柳融 摄

若是遇上一场春雨

洋紫荆纷纷飘落

花瓣绵延一片

地上好似铺上一层粉红的“地毯”

图为柳州市洋紫荆盛开。朱柳融 摄

“踏花归去马蹄香”

漫步其中

使人沉醉

图为柳州市洋紫荆盛开。朱柳融 摄

在这里,打卡最有烟火气的市场

在柳州市中心的青云菜市

集市井与烟火之气于一身

图为柳州市青云菜市。林馨 摄

这里藏有芝麻糊、马打滚、

玉米汁、卷粉、虾饺等众多的美食

花二十元就能吃到扶墙

图为油堆。韦国政 摄

图为艾粑粑(左)和马打滚(右)。韦国政 摄

图为虾饺。林馨 摄

在这里,越夜越精彩

当夜幕降临

风情港、胜利夜市、北站夜市

多家夜市拉开帷幕

图为柳州市一夜市。黄紫薇 摄

柳州人夜宵的常客

小龙虾、烧烤、炒螺、炒鸭脚

无论错过哪一家

你都会觉得是一种遗憾

图为柳州市一夜市。黄紫薇 摄

图为柳州市特色小吃螺蛳。黄紫薇 摄

在这里,有“炫”不完的各种小吃

除了螺蛳粉,

这里还有汤粉、干捞粉、炒螺蛳粉、

猪脚粉等各式各样的米粉

以及牛杂、鸭脚煲、卤菜

还有豆腐花、炒冰、木薯羹等甜品

带着八个胃来都不够

图为鸭脚煲。韦国政 摄

图为炒螺蛳粉。黄紫薇 摄

图为烤生蚝。黄紫薇 摄

图为炒鸭脚。黄紫薇 摄

图为炒冰。黄紫薇 摄

在这里,0元游公园、逛博物馆

柳州市区内有很多景致优美

免费开放的公园

譬如

集喀斯特自然山水景观、亚热带岩溶植物景观

为一体的龙潭公园

图为柳州市龙潭公园。韦国政 摄

或者是

传说刘三姐得道成仙的鱼峰山公园

男女老少汇聚于此以歌会友

山歌缭绕

山歌爱好者在柳州市鱼峰山公园高歌。林馨 摄

还能走进柳州工业博物馆

一件件历久弥新的工业展品

无声地诉说着这个城市

百年工业史的峥嵘与巨变

柳州市工业博物馆展示的木炭车。朱柳融 摄

在这里,爬马鞍山,看夜景

爬上马鞍山,等一座城被点亮

登到马鞍山顶

可以俯瞰柳州全景

图为游客在马鞍山看夜景。韦国政 摄

在这里,体验水上公交

只需3元钱

就能带你领略柳江两岸的风景

图为柳州市水上公交车。罗鹏 摄

在这里,感受最炫民族风

壮族的歌、侗族的楼、苗族的舞、瑶族的节

堪称“柳州民族风情四绝”

三江民众身着盛装出席活动。吴练勋 摄

在这里,享受实力宠粉

为了提升游客体验

马鞍山顶已初步规划增设三处观景平台

水上公交也计划投入更大的运营船舶

柳州还专门打造“嗍粉公交”路线

方便游客打卡各大网红螺蛳粉店

图为“嗍粉公交”。林馨 摄

这样的城市,你爱了吗?

  文:林馨

  图:林馨 韦国政 王以照 蒙鸣明 朱柳融 黄紫薇

免责声明
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热门文章
日榜 周榜
1 【我们的家园】“融”出一家亲!成都社区汇聚“最炫民族风”

中新网成都3月28日电(记者 刘湃)“智慧妈妈”“共享奶奶”幸福了社区,议事协商会、多元活...

2 人这辈子,一定要去一趟柳州

一碗螺蛳粉有多“上头”? 让无数人把 “去一趟柳州,吃螺蛳粉” 列入心愿清单 蜂拥而至这...

3 黑龙江:各个河流开江日期较往年提前 多举措确保水上交通安全

中新网哈尔滨3月29日电 (记者 刘锡菊)29日,记者从黑龙江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

4 福建森林消防新训班长石亮:当好“带头人”,做个“好助手”

中新网福州3月29日电 (朱源 林思远)“搭建绳索救援系统应采取双绳以上系统确保安全,选择多...

5 多地现“骑手招聘”陷阱:高价购车兼被“套路贷”

多地现以招聘骑手为名,用“以租代购”方式高价销售电动车;有应聘者不仅钱没挣到,还欠...

6 万物皆可拆吸粉200万 95后女孩成为“拆解装裱师”

万物皆可拆 装裱人生博物馆 吸粉200万 95后林西成为“拆解装裱师” “冰冷的零件也可以讲述...

7 中新网评:“清朗”行动,把网络戾气关进笼子里

中新网北京3月28日电(记者 袁秀月)3月28日,国新办就2023年“明朗”系列专项动作有关环境进行...

8 陕西省人体器官捐募累计挂号20.8万余人

中新网西安3月28日电 (李一璠)记者28日从陕西省红十字会获悉,停止今朝,该省人体器官捐募累...

9 清明祭扫高峰提前到来,多地创新祭扫服务形式

中新网北京3月28日电(韦香惠)清明将至,各地祭扫高峰陆续到来。今年清明节是进入疫情防控新...

10 考古“特种部队” ——青年水下考古工作者的故事

24年前,广东崖门,银洲湖底。再强的阳光也抵达不了这里了。 两位潜水者头上的“探照灯”...

1 【我们的家园】“融”出一家亲!成都社区汇聚“最炫民族风”

中新网成都3月28日电(记者 刘湃)“智慧妈妈”“共享奶奶”幸福了社区,议事协商会、多元活...

2 人这辈子,一定要去一趟柳州

一碗螺蛳粉有多“上头”? 让无数人把 “去一趟柳州,吃螺蛳粉” 列入心愿清单 蜂拥而至这...

3 黑龙江:各个河流开江日期较往年提前 多举措确保水上交通安全

中新网哈尔滨3月29日电 (记者 刘锡菊)29日,记者从黑龙江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

4 福建森林消防新训班长石亮:当好“带头人”,做个“好助手”

中新网福州3月29日电 (朱源 林思远)“搭建绳索救援系统应采取双绳以上系统确保安全,选择多...

5 多地现“骑手招聘”陷阱:高价购车兼被“套路贷”

多地现以招聘骑手为名,用“以租代购”方式高价销售电动车;有应聘者不仅钱没挣到,还欠...

6 万物皆可拆吸粉200万 95后女孩成为“拆解装裱师”

万物皆可拆 装裱人生博物馆 吸粉200万 95后林西成为“拆解装裱师” “冰冷的零件也可以讲述...

7 中新网评:“清朗”行动,把网络戾气关进笼子里

中新网北京3月28日电(记者 袁秀月)3月28日,国新办就2023年“明朗”系列专项动作有关环境进行...

8 陕西省人体器官捐募累计挂号20.8万余人

中新网西安3月28日电 (李一璠)记者28日从陕西省红十字会获悉,停止今朝,该省人体器官捐募累...

9 清明祭扫高峰提前到来,多地创新祭扫服务形式

中新网北京3月28日电(韦香惠)清明将至,各地祭扫高峰陆续到来。今年清明节是进入疫情防控新...

10 考古“特种部队” ——青年水下考古工作者的故事

24年前,广东崖门,银洲湖底。再强的阳光也抵达不了这里了。 两位潜水者头上的“探照灯”...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6215号 Copyright © 2002-2022 关于我们 融易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