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护士怀孕后患“吸血鬼症” 原因竟是父母当年做错了

王峰医生描述,女患者长相清秀,身高1米6,身材不是很胖,年纪也很轻,照理来说不是中风的高危人群。当时,一系列检查之后诊断明确,颅内出血30ml左右,情况紧急,由神经外科立即为她做了开颅手术,清除血肿。

患者右侧顶枕叶脑出血

随后,王女士被送到ICU治疗观察,2天之后苏醒,最初意识清醒,但很快,一系列不正常的表现及行为逐渐出现。

一个是间歇性的性情改变。她会一下子安静,四处张望,一下子情绪激动,用力敲打床铺,嘴里不断嘟囔,甚至大喊,但又听不清在说什么。

ICU的医护们看着很心疼,毕竟这是一个怀孕未满2个月的孕妇,因为突发脑中风,接受了CT检查及手术,肚子里的孩子也保不住了,可能精神受到强烈刺激。但同时,他们又对王女士举止异常、精神错乱的表现心存疑虑。

另一个是不断叫嚷着腹痛,属于腹绞痛,一阵一阵发作,有时痛在上方,有时在下方,左右两边也会发作,腹痛仿佛在“游走”,医生用静脉注射了止痛药,仍不能缓解。

之前怀孕也出现举止异常、精神错乱

这么不典型的表现,尤其是游走性腹痛,过往非常少见,怎么解决?王女士的主管医生周建仓、王峰、金丹,决定“兵分两路”寻找病因。

这一头,请消化内科於亮亮主任医师做胃肠镜,排查王女士是否有胆囊炎或其他胃肠道疾病。令人遗憾的是,胃肠镜及腹部CT均未发现明显异常。

另一头,他们找来家属谈话,想再仔细问问,从患者发病前的饮食、生活习惯上寻找蛛丝马迹。陪同王女士住院治疗的是她的母亲和老公,两人提供了两个线索。

在发病前9天,王女士进食过海鲜,主要是贝壳和虾,当天晚上出现下腹部绞痛,约半个小时发作一次,同时还有呕吐和腹泻。

王女士在萧山一家医院做护士,自己有较强的医学常识,第二天一上班就在单位看了专家门诊,挂了几天盐水,后来还住了院。腹痛到了第7天,她正在病床上和老公聊天,突然中风昏迷,由于发病又急又凶,被立即转到邵逸夫医院。

老公说起,这是王女士第二次怀孕,约一年前,她有过一次宫外孕,怀孕后曾有幻觉,比如独自在角落自言自语,或是提及门外有人走过,眼前有鸟飞过等,表述很奇怪。

吃海鲜吃坏了的话,应该是胃肠炎,腹痛也不会“游走”呀!两次怀孕,都出现精神异常,如何解释?诊断由此陷入了僵局。

美剧里情节在现实中出现

面对多重疑点,经医务科协调,ICU主任潘孔寒组织了邵逸夫医院多学科讨论,神经外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普外科、ICU、内分泌科、精神科全来了。一个会议室,乌压压坐了一大群专家,大家各抒己见。

“会不会还是胃肠道方面的毛病,比较罕见的类型?”“精神状况要再进一步诊断?”激烈讨论过程中,一个最新的消息成了转折点——会诊前一天晚上,王女士的母亲无意间提起一个细节,女儿从小到大特别怕晒太阳,晴天出门不打伞的话,很容易被晒伤,出现水泡或瘙痒,尤其折磨人。

医学上把这种表现称为光敏感。光敏感、精神异常、游走性腹痛,将这三个特点结合起来,会不会是卟啉病?

大家面面相觑。这病几乎只存在于教科书上,现实中从来没有遇到过。卟啉病又叫吸血鬼症,病人惧怕阳光,很罕见,发病率仅5万分之一甚至更低,女性多于男性。目前,全世界卟啉症患者不超过500位。

《实习医生格蕾》中曾有该病病人被误诊为胆囊炎而做了手术,最后是一位实习医生发现了红色尿的线索而诊断。《夜班医生》中的一位患者被当作精神病误诊了很久,最终在导尿管引流袋发现了红色尿而诊断明确。

难道是美剧中的情节,在现实中真实上演了?

尿液曝晒之后,“真凶”浮现

近亲结婚生子,女儿出现基因变异

一个为求真相的实验在ICU上演。医生为王女士取了2小杯尿液,一杯放在病床边,一杯放在窗台上,让阳光曝晒,再与正常人的尿液进行对比。经过4个小时,被曝晒的尿液变成了咖啡色。“这样一个实验初步证明了病因应该是卟啉病,随后的基因检测发现患者存在基因位点缺失,证明了这一结论。”王峰医生说。

卟啉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往往存在家族史。当医生和王女士的家人传达之一信息之后,过去一向积极、迫切关心女儿病情的母亲,突然沉默不语。

经过许久的沉默与犹豫,母亲表示,自己与丈夫是表兄妹,属于近亲结婚,就生了这么一个女儿,实在没想到女儿会出现基因变异。

故事发展到这里,真相大白,一系列病情与症状都说得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