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自治县 搭建“七个平台” 提升服务农民工水平

近年来,威宁自治县人社部门不断转变工作思路,以落实就业政策为落脚点,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升服务农民工水平。

搭建劳务输出平台。该县人社部门主动“搭台唱戏”,积极拓展就业渠道,充分发挥东西部扶贫协作优势,加大劳动力转移力度。根据企业用工实际需求,指导企业优化用工岗位,当好企业与求职者之间媒介,积极引导劳动者改变择业观念,组织开展了“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送岗下乡”“民营企业招聘周”等一批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吸引了县内外上百家企业参与,发放各类招聘宣传资料10000余份。2020年累计开展招聘活动41场,12家省内外企业(劳务公司)参加招聘活动,提供就业岗位9000余个,接受现场政策咨询服务2991人,达成就业意向1123人。

搭建创业担保贷款平台。鼓励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劳动力自主创业,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加强创业指导服务,为群众提供服务,优化服务流程,简化审批程序,激发劳动力创业活力。2020年完成创业贷款739人2767.3万元。创业带动就业人员1445人。

搭建技能培训平台。该县按照“人力资源市场+培训机构+企业(扶贫车间)+劳务输转”一体化就业服务模式,着力提升劳动力技能水平,促进就近就地务工就业。提前做好农民工技能提升意愿摸底调查并制定培训计划,将培训方式由线下转变为线上,整合各类网上免费培训资源并及时下发至企业、培训机构,用实际行动为贫困群众搭建技能学习平台,以技能扶贫这一“造血式”扶贫的方式,引导培训主体的培训方式转变,进一步提高农民工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帮助贫困群众走上致富路。已建立22个党支部领办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培训基地,精选20家培训机构进驻乡(镇、街道)开办102个培训班,培训5368人,已开展技能提升培训457期,培训26706人,培训后就业25108人。

搭建农民工维权平台。由人社部门向社会公布各行业主管部门欠薪维权电话,通过设立举报投诉接待窗口、维权告示牌、信箱、网站等渠道,及时受理农民工欠薪举报投诉,确保农民工“投诉有门”。 同时,采取进建筑工地、挂标语、设立咨询台、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活动。有效提高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特别是广大农民工的法律意识,督促用人单位自觉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

搭建农民工监管平台。推进工程建设领域落实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制度,强化“互联网+劳动监察”,督促施工企业与招聘农民工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在建项目落实实名制管理,建立农民工用工花名册、考勤记录等管理台账,并把核心指标全部录入贵州省劳动用工综合服务大数据平台。针对劳动投诉举报、违法案件查处的实际情况,对辖区内企业及建筑工地从完善源头监管措施入手,利用“两网化”平台,全面掌握用人单位用工基本情况。进一步规范劳动合同签订、社会保险缴纳、工资支付等行为。

搭建专项执法检查平台。牢牢抓住欠薪易发领域和重点环节这个“牛鼻子”,联合住建、交通、水务、工信、教科等部门定期开展根治欠薪夏季和冬季攻坚行动,依托动态随机抽查、“双随机”检查等多种方式,突出开展对工程建设领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企业和企业欠薪失信行为专项治理。2020年累计检查劳动用人单位327家,督促1671人完成劳动合同补签;下达责令整改书90份,下达保证金催交通知书5份,下达行政处罚告知书5份。

搭建部门协调配合平台。坚持“以调为主、以裁为辅,调裁结合”的办案机制,做到了主动出击,确保案件“快立、快审、快结”。加强与劳动仲裁、司法部门的协调配合,开辟援助“绿色通道”,为农民工讨薪维权提供法律咨询、代写法律文书、代理诉讼与非诉讼等法律援助服务,融易资讯网(www.ironge.com.cn),确保农民工及时获得法律援助。同时,加强与住建、交通、教科、工信、工会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共同解决农民工欠薪等权益保障问题。去年通过“绿色通道”处理农民工劳动报酬案件45件,其中劳动仲裁案件25件,涉及农民工116人,追发农民工工资365.8万元;司法援助案件20件,涉及人数52人,追发农民工工资37.84万元。

 文章标题:威宁自治县 搭建“七个平台” 提升服务农民工水平

内容摘要:威宁自治县 搭建“七个平台” 提升服务农民工水平 ...

免责声明: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文网址:http://mt.ironge.com.cn/tspt/25414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