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团发展 合作共赢 ——威宁自治县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自发组建合作社小记

3月的威宁,天空一如既往的蓝,蓝天白云下,在该县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基地——雄山街道寒洞社区蔬菜基地,村民们正在菜地里采收菜苔。黑颈鹤的叫声夹杂在风里,从菜地上空飘过。

据悉,该蔬菜基地属于成隆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于2020年3月成立,专门种植西兰花、“三白”、青菜等蔬菜。

该合作社理事长罗靖老家住在牛栏江畔的玉龙镇和平村,当地山高坡陡,土地贫瘠。“在2016年知道自家要搬迁后,我提前来威宁县城跑了一年多的出租车,先来体验县城生活。”罗靖笑着说。

2018年,罗靖家正式入住五里岗街道辽源社区朝阳新城,他便不再跑出租车,干起了楼栋长的工作。一年后,了解政策的罗靖不甘现状,打算成立一家合作社。和身边3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商量后,四人一拍即合,一人拿出5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开始筹划成立合作社的事情。由于曾经有过在昆明种菜种花的经历,罗靖果断选择了蔬菜种植行业。

2020年3月,在威宁生态移民局的帮助下,规模达360多亩的成隆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了,合作社除了一开始的“四大股东”,还有22名社员。该县农投公司补贴了一年的流转费,把路修进基地里,并建设了喷滴灌设施。

“以前打工要到外面去,现在在家门口就行,还可以照顾老小,只要勤快,日子只会越来越好。”蒲绍设从海拉镇平原村搬来五里岗街道朝阳新城已经3年了,从2020年10月开始在蔬菜基地务工。

合作社的成立给当地的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带来了就业机会。“一年下来,平均每个月至少有50人在合作社务工。”罗靖说。

“以前外出打工是在别人的平台工作,现在有了好政策,我们也可以成立自己的平台,还可以带动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共同致富。”石有才是“四大股东”之一,同样来自玉龙镇,以前也曾在昆明种过蔬菜,现在在合作社负责采购和销售工作。

寒洞社区属威宁自治县易地扶贫搬迁蔬菜基地的核心区,2019年以来,社区共流转土地3200余亩种植蔬菜,老百姓除土地流转外,还能在基地务工,蔬菜基地的发展,带动社区群众每年户均增收8000余元。

为了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2020年初,威宁总结了2019年易地产业扶贫蔬菜基地建设的经验做法,优化提升运作模式,持续发挥蔬菜产业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按照就近原则,从易地扶贫搬迁户居住区就近区域划出至少5000亩以上易地产业扶贫蔬菜基地,交由易地扶贫搬迁户组建的经济组织自主经营管理。

据了解,易地扶贫搬迁户经济组织的组建有两种模式。

以居住楼栋为单元,威宁县农投公司牵头,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所在乡(镇、街道)、社区“两委”积极配合,融易资讯网(www.ironge.com.cn),动员易地扶贫搬迁贫困人口中有组织能力、有威望、有经验、能承头、愿意带头干的“能人”,牵头组织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创办合作社(每个合作社入社人员100人左右),承建基地,生产成本由易地扶贫搬迁合作社承担30%、威宁县农投公司承担70%,通过年终决算、扣除成本后,所得利润均归合作社所有,由合作社分给入社的贫困户。

以居住社区为单元,由易地扶贫搬迁居住点所在街道牵头组织成立社区经济组织,承建基地。生产成本由社区经济组织承担30%、威宁县农投公司承担70%,年终决算、扣除成本后,所得利润7%作为自治县农投公司管理费、40%归社区经济组织、剩余53%由社区经济组织分红给社区范围内易地搬迁贫困户。

成隆合作社便属于“能人”罗靖牵头建立的经济组织,这只是威宁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自发组建的合作社之一,威宁自治县生态移民局副局长李贵平介绍:“目前威宁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自发成立的合作社有6个,规模达3000余亩,覆盖易搬群众227户1360人,共带动5000余人参与务工。”

“为了让大家的产品不重复,在将来的市场竞争中更具有竞争力,我们6家合作社合起来成立了合作总社——盛宏联合社,大家互通有无,抱团发展。”罗靖说,“我们赶上了党的好政策,但是不能等靠要,有了好政策,自己更要勤劳奋斗,这样才能让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文章标题:抱团发展 合作共赢 ——威宁自治县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自发组建合作社小记

内容摘要:抱团发展 合作共赢 ——威宁自治县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自发组建合作社小记 ...

免责声明: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文网址:http://mt.ironge.com.cn/tspt/254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