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
2016年以来,施秉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始终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行县委书记、县长“双组长”负责制和住房保障、医疗保障、饮水保障等17个县级干部任组长工作专班、督查问责工作组,认真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四个不摘”工作要求,精准聚焦“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核心指标,坚持扶贫与扶志、输血与造血、脱贫与防贫相结合,坚持尽锐出战、真抓实干,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经连续奋战、攻坚克难,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历史性成果,全县呈现出脱贫提速、发展提效、民生提质的良好局面,为实现乡村振兴、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年来,该县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州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发展,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3.5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2.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0.53亿元;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11亿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7亿元;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31788元、10587元,同比增长8.5%和10.8%。
提升城乡综合实力。“十三五”期间,该县坚持山地民族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按照“特色、精致、宜居”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城镇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坚持规划先行,创新小区规范化管理,培育规范化服务型物业。分步完善城乡路网、污水管网、天然气管网、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启动新汽车站搬迁,加快推动老汽车站片区开发。启动城南片区、南官营片区及龙文化旅游小镇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建设。
纵深推动“城景一体化”发展,积极推进绿色城市、人文城市建设,加快推进特色旅游小城镇建设,不断配套完善休闲娱乐功能,全面提升城镇内在品质。着力整治县城农贸市场,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深化“垃圾不落地”和垃圾分类改革,常态化开展占道经营、扬尘污染、违章停车、工程车带泥上路等专项治理。
稳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实施“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扎实做好该县牛大场镇、甘溪乡2个示范乡镇和20个示范村建设。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升级行动,推动“四好农村公路”示范创建提质扩面,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完成7个乡镇生活垃圾收运系统项目建设,确保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推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积极打造“森林乡镇”“森林村寨”。
做强产业促增收。该县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拔穷根、开富源的治本之策。按照“村村有扶贫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的目标,紧扣产业发展“八要素”,注重“长”“短”结合,将贫困户嵌入产业发展链条,因人因户精准施策,实现贫困户产业、技术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三位一体”全覆盖,贫困户均实现1个以上产业项目覆盖,加快推进连片区域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和养殖,做优做强中药材、烤烟、精品水果、虫草鸡和绿壳蛋鸡、香菇、生猪、蔬菜等特色主导产业,不断提高贫困户生产经营性收入。
2016年以来实施产业扶贫项目502个,投入2.51亿元。其中量化资金入股农业经营企业项目108个,投入资金1.1585亿元,项目实施8905户38305人贫困人口受益。统计显示,2019年,全县种植中药材8.8万亩,种植精品水果累计达7.3万亩,种植蔬菜12万亩,完成烤烟收购9.5万担,生态家禽出栏92万羽,生猪出栏4万头;建成县级万亩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个、乡镇千亩林下经济示范基地8个、村级百亩林下经济示范基地56个。
夯实交通基础谋发展。“十三五”期间,该县将“四好农村路”建设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先后启动“村村通”“组组通”建设,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全县秉持“交通引领经济,突破农村公路建设瓶颈,促进县域经济大发展”理念,以优化农村公路路网和客运网为切入点,以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运营为突破点,着力解决群众“出行难、乘车难、运输难、致富难”问题。
文章标题:【施秉同步发展惠民生 幸福指数节节高】 内容摘要:施秉同步发展惠民生 幸福指数节节高 ... 免责声明: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文网址:http://mt.ironge.com.cn/tspt/224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