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典范的国企样本

  华声网:高质量发展典范的国企样本

  证券时报记者 万鹏

  2007年11月5日,中国石油在A股上市。头顶当时“亚洲最赚钱公司”光环,中国石油上市当日总市值触及8.89万亿元的巅峰,创下A股史上市值最高纪录,至今没有公司超越。而本周四,中国石油股价创下上市以来的新低,市值不足7500亿元,较13年前缩水逾8万亿元。

  中国石油A股走势的节节败退,除了当年牛市氛围下,股价被严重高估,存在很大的价值回归空间之外,公司经营业绩的停滞不前,甚至明显下滑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最近13年来,中国石油净利润高点出现在2010年(1398.71亿元),低点为2016年,当年净利润仅有79亿元。今年上半年,中国石油连续两个季度亏损,亏损总额近300亿元。第三季度中国石油单季盈利超400亿元,使得前三季度净利润突破100亿元,一举扭亏为盈。

  中国石油今年以来的业绩大幅波动,与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暴发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三季度的业绩回升,则主要得益于公司能够抓住国内需求回升的机遇,大力调结构、拓市场、降库存、挖潜力,使得生产经营和盈利水平出现大幅好转。

  除了垄断行业之外,在竞争相对充分的传统行业中,也涌现出一批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其中,尤以华菱钢铁最具代表性。

  昨日晚间,华菱钢铁发布三季报,实现净利润48.37亿元,同比增长39.08%,在钢铁行业整体低迷的背景下,这一成绩表可谓相当靓丽。

  华菱钢铁到底做了哪些事,让经营业绩出现如此改观?在今年的半年报中,华菱钢铁进行了详细的披露。其中很重要一件事是: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助力新产品开发。上半年华菱钢铁重点研发了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催生出的新的用钢领域和国际国内重大项目工程用钢,如具有抗菌功能的不锈钢材质钢管、人工智能机器人用钢、高铁、海洋工程装备、航空航天基础零部件等关键用钢领域,打破部分用钢领域的“卡脖子”技术。上半年,共11个品种实现了国产替代进口。

  许多国有企业优化人员结构、减员增效仅仅停留在基层,针对的是一线员工,而华菱钢铁则把范围扩大至中层管理人员。今年上半年,公司对年度综合评价排名靠后的中层管理人员实行免职、降职和减薪,免职8人、降职5人、诫免及降薪9人。

  实际上,今年7月份华菱钢铁发布半年报业绩预告后,就不断有机构登门调研,这其中就包括睿远基金掌门人陈光明,这也是陈光明2020年亲自参加调研的3家公司之一。

  治理结构不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是国有企业的一个天然的短板,长此以往,不利于有效调动管理者和重要骨干的积极性,难以吸引和保留优秀管理人才和业务骨干。随着央企股权激励新规的推出,部分企业也走在了前面。

  10月24日,中国建筑发布公告,推出上限10亿股,融易新媒体,最高金额76.6亿元的大手笔回购计划,这些股份将全部用来进行股权激励。激励对象不超过2800人,主要针对对于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有重要影响的关键员工,主要包含对于实现公司战略目标所需要的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中级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骨干员工。

  上市公司质量是资本市场的基石。近年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正在成为制度化的工作。今年10月5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明确了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总体要求,对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作出了系统性、有针对性的部署安排。这也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任何企业都难以长期凭借垄断的地位,躺着挣钱。从以上三家公司的例子来看,国有企业只要接受变化,适应变化,主动应对,也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获得高质量发展。

扫二维码 领开户福利!

 文章标题:高质量发展典范的国企样本

内容摘要:高质量发展典范的国企样本 ...

免责声明: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文网址:http://mt.ironge.com.cn/tspt/196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