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县以“三同”凝聚“三力” 让民族团结 之花绚丽绽放

近年来,荔波县玉屏街道紧扣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进一步理清创建思路、突出创建重点、强化创建措施,把创建工作与脱贫攻坚、农村产业革命、基层治理、疫情防控等工作有机结合,全面推动民族团结示范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思想上“同心”,凝聚民族团结“动力”。一是“三强化”开展创建活动。强化组织建设,为创建活动筑“堡垒”。强化政策宣传,为创建活动聚人心。强化实干担当,为创建活动注活力。紧扣创建活动指标,科学制定创建方案,多次召开专题会或推进会,明确各自分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抓好创建工作。二是着力抓好示范创建。明确把水浦村、兴旺社区等6村(社区)作为示范创建单位,抓典型,提高示范效果,增强创建活力。如:兴旺社区易地扶贫安置点安置2288户9172人,少数民族人口占98%。明确“尊重差异,寻找共鸣”方针,因俗制宜,开展“志智双扶课堂”“微田园帮扶”等活动帮助不同民族移民群众快融入新生活。结合群众民风民俗喜好,组建少数民族山歌队、广场舞队,在民族节假日举办“山歌颂党恩”“拔河比赛”“包粽子比赛”等文娱活动推进移民群众德治、法治、智治、自治“四治融合”,构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良好环境,营造和谐、安居、乐业生活氛围,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快融入、稳得住、能致富”目标。三是编好共生共荣同心结。围绕“一城两区”“经济文化中心”“易地扶贫搬迁主站”特点,以“卯节”“额节”“六月六”“小年节”少数民族节日为契机,以文艺下乡、科技下乡、电影下乡为载体。去年来,共组织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21次,各类民族文化活动150场,实施民族团结“六进”工作,开展“三同三连”“六讲六比”“社区结对助力脱贫”等思想扶贫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少数民族生产生活中,实现各族群众相融相通,拉起民族团结战线,拧紧攻坚一股绳,立起疫情防控墙,凝聚各民族力量,共同打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场战役。

发展上“同行”,凝集民族团结“智力”。把脱贫攻坚工作贯穿创建工作始终,将人力、财力、物力向民族村寨倾斜,推进民族村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帮助民族群众增收致富。一是强基础设施,建造民族村寨“幸福工程”。以“切实提高农村群众出行生活质量”为目标,大力实施村、组、户道路硬化、文化广场、照亮工程等基础设施。近年来,累计实施组组通35条,寨内道路硬化21条,生产便道18条。安装太阳能路灯1096盏,民族文化广场2990平方米。覆盖全街道17个村全部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实现“村组公路组组通,照亮工程组组有,串户路家家连”。二是强产业发展,护民族群众兜里生“金”发芽。以“发展一批产业,脱贫一批贫困人口”为目标,按全县“1+5+N”扶贫产业发展战略要求,深耕产业“八要素”,有效推进产业扶贫工作,促进产业发展。目前共打造樟江精品水果带、兰鼎山万亩仙草原、马鞍山田园综合体3个产业带,今年新增蔬菜、水果、中药材种植3.56万亩,发放土地流转金197.2万元。群众产业园区务工收入达1426.5万,群众实现土地流转得“租金”、劳动投入得“薪金”、入股分红得“股金”。实现“村有扶贫产业、户有增收门路、人有脱贫技能”,巩固脱贫成效。

文化上“同享”,凝结民族团结“活力”。一是传承民族文化,搭上“全域旅游”顺风车。结合民族文化特色,融易新媒体,突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将红色资源、民族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着力打造一批富美乡村旅游精品,推出水乡颐舍、小溪谷、水葩乡村旅游、水瑶新村、水利大寨等一批乡村民族文化旅游示范村寨,不断塑造少数民族生态文化旅游精品。水浦村走出一条文旅融合、景村融合、产业兴旺的致富路径,先后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省文明村等荣誉称号。二是发展民族特色,巧技变就业“金砖”。结合“学理论、学技术、学经营,争当新型农民、争先转型发展、争创率先小康”的“三学三争”素质提升培训工程,发展传承民族文化,推动经济发展。去年来,开展马尾锈、苗绣、蜡染、水族剪纸、竹编技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种养殖等知识技术培训25期,参训人员达2000人次,增强广大少数民族群众转型就业、创业的信心和本领。推动350人就业,助力有劳动力家庭户均1人以上就业,保就业,稳收入。

 文章标题:荔波县以“三同”凝聚“三力” 让民族团结 之花绚丽绽放

内容摘要:荔波县以“三同”凝聚“三力” 让民族团结 之花绚丽绽放 ...

免责声明: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文网址:http://mt.ironge.com.cn/tspt/188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