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义琼:水乡绘就“蓝色产业”,她把三都脱贫好声音传向世界

本网讯 9月16日,21世纪人类消除贫困事业与妇女的作用——纪念北京世界妇女大会25周年暨全球妇女峰会5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会上,来自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的张义琼代表中国基层脱贫攻坚先进人物、基层妇联干部及优秀妇女作主旨发言。身着带有蜡染、苗绣等手工元素民族盛装的张义琼自信、干练,惊艳了在场嘉宾;“我的创业扶贫故事”主题发言里,是这个水乡苗妹20年执着于民族技艺,指尖绘就“蓝色产业”,带领“绣娘”们在脱贫路上撑起“半边天”的励志故事。


“对于延续千年的贫困,我最初的办法是躲。” 张义琼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这里是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曾经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贵州省级深度贫困县。

因为贫困,1998年,读完初中的张义琼和寨子里的很多姐妹一样,到沿海城市打工。当过保姆、裁缝、营业员,开过服装店,历经多次尝试,生活生却起色不大。

2001年,融易资讯网(www.ironge.com.cn),在漂泊了三年后,张义琼我决定返乡创业,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办起了家庭作坊,制作蜡染服装等一些绣品。她没想到,她迈出的这一步,不仅改变了自己的一生,也让六千多户贫困家庭、一万两千多人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创业之路道阻且漫长。因为家乡的“绣娘”多,当地人的民族服装大多能“自给自足”,产品在当地销路不大。为了找销路,张义琼背着产品走南闯北跑市场,虽吃了不少苦头,却也有收获,积累了市场信息和不少客户资源,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作坊生意越来越好,张义琼也率先成为当时寨子里为数不多的小康之家。

越努力,越幸运。2015年,张义琼在妇联的帮助下,注册资金1500万元,成立贵州亘蓝母图民族布艺蜡染开发有限公司,当年,就接到日本客商300万元订单,这让张义琼喜出望外。

“苗族蜡染技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什么我不能用祖辈相传的技能去带领大家脱贫致富呢?”在心里种下了种子,张义琼便行动起来,开始给散落在村寨里的“绣娘”提供技术指导、免费发放织布机,家庭与企业的产业链条逐渐成形,“蓝色产业”一步步壮大。

“‘亘蓝母图’是 ‘苗族蜡染’的音译, ‘亘’是久远,‘蓝’是蜡染,而‘母可以理解成母亲的传承。”张义琼说,挑花、刺绣、蜡染制作是苗族妇女代代相传的傍身技能,传承的不应该是贫困,而是爱与技能,是脱贫致富的手艺。

70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20项国家专利,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下,张义琼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带民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公司发展成集研发、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民族企业,成为北京服装学院等5所大学的实习基地。

“带领身边的姐妹们劳动增收,消除贫困,是我应有的责任与担当。”如今,张义琼的公司为263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人均每年实现工资收入36000元,其中妇女占90%;还通过土地流转和入股,带动周边8个县市6000多户种植南板蓝根3.1万亩,年产量12万吨,全部实行订单收购,年产成品蓝靛膏1.92万吨,年产值3.84亿元,户均增收2万元,帮助12000多人实现产业脱贫。


2019年,公司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授予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荣誉称号;张义琼也先后荣获“贵州省巾帼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贵州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并于今年6月,当选为贵州省黔南州妇联兼职副主席。

而最让张义琼开心的,是今年3月3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布公告,三都水族自治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声春雷,我们已经等了很久很久。”张义琼说,从躲避贫困到迎战贫困,她将带领更多的姐妹创业就业、脱贫增收,在追梦圆梦的路上继续前行。

 文章标题:张义琼:水乡绘就“蓝色产业”,她把三都脱贫好声音传向世界

内容摘要:张义琼:水乡绘就“蓝色产业”,她把三都脱贫好声音传向世界 ...

免责声明: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文网址:http://mt.ironge.com.cn/tspt/173729.html



备案/许可证编号:津ICP备1700584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0000

BS17799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00307I10001R0S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00307Q10176R1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12377 mt.ironge.com.cn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