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上曾经风靡一时的语音助手 为何声音越来越小

  苹果10年前开创先河 2018年迎来爆发

  2011年,苹果在iPhone 4S中集成了Siri,可以让用户通过语音实现对手机的一些列操作,包括搜寻信息、添加日历事件甚至编写短信和邮件,之后苹果也是不断优化语音助手的体验,增加它的功能。安卓阵营这边的语音助手最开始主要是第三方的软件,在功能上局限性比较大,直到2018年,各大安卓厂商开始发力,在手机中集成自家的语音助手,包括三星的Bixby、小米的小爱同学、华为的HiAssistant、联想的乐语音、vivo的Jovi、OPPO的小欧,诸多小众品牌也都进行了跟进,成为了发布会上必然要提的点,并将其作为产品的一大卖点,而且很快从最开始旗舰产品标配,到了中、高端完成了普及,开辟了一条新的赛道。

  有了苹果Siri的“前车之鉴”,安卓厂商在语音助手该实现什么样的功能便更加轻车熟路,诸多功能也都超越了苹果Siri,比如在当时苹果的Siri是无法实现利用语音给其它微信好友发红包,而安卓厂商的产品的语音助手却可以做到。对于当时为何各大手机厂商大力推动智能语音助手,我觉得是因为语音助手是展现当时手机AI功能落地最为明显的应用之一,同时也为用户增添了一种全新的交互方式。

  功能愈加强大 使用场景有限效率不高

  从无到有确实很容易打动消费者,调戏语音助手成为了诸多用户的乐趣,当然语音助手不仅仅只是用来调戏的,它能够帮助用户实现很多功能,让它播放歌曲、查天气日期、打开APP、给你讲笑话、给好友发微信消息或红包、发短信、打电话、叫外卖、设闹钟、开启相机、下载软件、进行搜索、播放视频、寻找手机等等,功能蛮丰富的,还不断有新的功能增加。

  AI语音助手还会学习用户的使用习惯,优化语音交互体验。有些厂商为语音助手增加了自定义指令(技能学习),通过设置的关键词触发指令,然后语音助手帮你实现相关的功能,当然前提是你得先“手把手”的教会它。另外,还有组合命令,比如我对语音助手说:我去跑步了,它就会帮我让手机实现开启蓝牙、打开音乐软件、将音量调节至50%等一些列操作,很有意思。这些年,手机芯片的AI算力在不断提升,语音识别技术也不断精进,语音助手的语义识别能力、语音识别准确率以及反应速率都较之前有着明显的提升。

  尽管手机上语音助手的功能越来越丰富,体验在不断提升,但它依旧难以成为大多数用户高频使用的一个功能,我觉得主要有两大原因:使用场景有限和效率不高。

  首先是使用场景,对于大多数人数来说,一天中的很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通勤路上和公司,这些都是公共场合,在地铁公交或是公司里喊一声“Hi XX”语音唤醒它,让它播报个天气、拨打个电话或者给别人发个语音,这难免会有些尴尬,大多数人都不会去这么干,最多就是在家里或是人不多的地问问天气之类的。即便你愿意通过语音去操控,还需要考虑隐私的问题。与家中的智能音箱等设备相比,手机很多时候是在公共场合使用,难以发挥语音助手的功能。

  当然,也有一些非常适合语音助手发挥的场景,比如家里手上不太方便时,可以利用语音助手给别人发消息或是打电话;或者是在开车时,利用语音助手发消息或是设置导航等,在一些相对私密的场景中语音助手便可以帮助用户解决一些问题。但这些毕竟算不上非常高频使用场景,难以培养大多数用户的使用习惯。

  关于使用效率的问题,首先要说的就是语音助手能否理解我们所说的话,目前语义识别能力、语音识别准确率较前些年有着明显的提升,但中文博大精深,语境不同也会有不同含义,有时候差一个字其意思就会天差地别,即便它能正确识别语音,但却无法理解这是条怎样的命令,无法正确的回答和进行反馈,这就需要我们重复提出需求,融易新媒体,或者去使用它听得懂得话去下命令,本想省事动动嘴,但最终却比用手去操作麻烦很多,操作效率偏低,这样用户也不会愿意去使用语音助手去操作。而且使用语音助手是要有学习成本的,对于一些年轻人来说还好,但对于一些年龄稍大的人来说便比较困难了,目前还很难打破这层学习的壁垒,所以他们更愿意使用传统的操作方式。目前有着一套成熟的交互方式,为何要去花成本去学习另外一个效率不高的呢?

 文章标题:手机上曾经风靡一时的语音助手 为何声音越来越小

内容摘要:2011年,苹果在iPhone 4S中集成了Siri,可以让用户通过语音实现对手机的一些列操作,包括搜寻信息、添加日历事件甚至 ...

免责声明: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文网址:http://mt.ironge.com.cn/tech/mobile/259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