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手机不送充电器被罚1250万元 国内厂商盲目跟进或吃大亏

  【天极网手机频道】环保已经成为世界性话题,一向重视环保问题的苹果已经决定不再为旗下部分产品标配充电器,目前只有iPad、Mac等少数产品是例外。

  苹果不给用户充电头这件事,虽然被安上了冠冕堂皇的理由,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确实让用户额外增加了购机成本。近日,巴西消费者保护委员会Procon-SP就因iPhone 12包装盒内不附赠充电头,罚款苹果公司10546442.48雷亚尔,约合人民币125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已经有不少国内手机品牌效仿苹果公司取消附赠充电头,那么这也意味着这些国内手机品牌也有违法国外法律的风险。苹果可以不在乎约1250万的巨额罚款,但国内这些厂商未必可以不在乎。

  在笔者看来,苹果执行得十分彻底的“取消附赠充电头计划”,将会为苹果公司带来巨大收益。而国内品牌盲目效仿这一行为或许只会“吃力不讨好”。

  国产手机品牌的“环保方案”不彻底

  苹果手机每年出货量近2亿台,直接取消附赠充电头将大大节省硬件成本和物流成本。根据苹果官方售价,数据线和充电器的组合套装价格是290元,单独一条数据线售价145元。这意味着,取消附赠充电器后,每台iPhone可节省145元,但苹果手机总售价不变。

  如果苹果iPhone每年出货量2亿台,那么仅在硬件上,苹果可能就节省了200多亿的成本。如果再加上包装成本和物流成本的缩减,这个数值还会增加不少。

  此外,由于iPhone 12包装盒中随附的数据线是Lightning-To-TypeC接口的,这与苹果旧机型的充电器都不兼容,这也将会促使用户去官方额外购买全新的充电器,融易资讯网(www.ironge.com.cn),进一步为苹果公司创收。

  然而对国内手机品牌来讲,它们或许并不能享受到如此大幅度的成本缩减,其主要原因在于国内品牌对“取消附赠充电器”这一方案执行得并不彻底。无论是小米还是魅族,为了达到预期的营销目的,避免得罪消费者,都没有采用类似苹果这样简单粗暴的方案。

  小米11推出了配备充电器和没有配备充电器的两种版本,把选择权交给用户。虽然小米此举利用情绪反差成功博得用户的好感,也顺势踩了一脚苹果,但是这样不彻底的“环保方案”并没有让小米节省到大量成本。因为在价格一致的情况下,大多数消费者仍然会选择配备充电器的套装版本。

  而魅族的“环保方案”虽然显得更有诚意,但同样不如苹果那样彻底。魅族18系列虽然不随包装附赠充电器,但是该系列支持QC、USB-PD等通用快充协议,兼容主流充电器,这就避免了用户重新去魅族官方购买充电器。

  此外,魅族还推出“电源绿色焕新计划”:回收两个不限品牌的充电器(坏的也可以),确认之后魅族会给魅族18系列用户一个魅族原厂充电器,最大充电功率40W。而被回收的废旧充电头也将进行不同再处理方案:已损坏的充电器进行回收再利用、无害化处理;无法使用的充电器则无偿捐献给有需要的地方。这种方案或许确实是出于“环保”的考虑,毕竟从商业层面来看,魅族并不能因此获得额外收益,反而要承担大量成本。

  苹果授权私有协议更有利可图

  除此之外,苹果公司不附赠充电器后依然可以靠授权第三方厂商快充协议来获取超额利润。比起售卖硬件,向第三方授权软件协议显然更有利可图,因为后者的边际成本更低,仅需投入前期的研发成本即可长期受益。

  如果第三方配件厂商也想制造一根支持苹果快充协议的数据线,那就必须通过“MFI”认证(Made for iPhone)。为了完成认证,数据线厂商需要向苹果公司购买一个专用的芯片,成本价达到3美元左右(折合人民币19.5元),此外还要再交上一笔不低的认证费用。而这样一根数据线的总成本才25元左右,其中认证费用和苹果芯片成本就占据了大部分。

  国内也有不少手机采用拥有自己的私有快充协议,比如OPPO的VOOC、华为的SuperCharge协议(SCP),他们也已经向第三方品牌授权独家快充协议。但是对于其他主打性价比市场的互联网品牌来说,采用高通通用快充协议才能保证自己的成本被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但这也因此失去了向第三方收取授权费的机会。

  总结:

 文章标题:苹果手机不送充电器被罚1250万元 国内厂商盲目跟进或吃大亏

内容摘要:在笔者看来,苹果执行得十分彻底的“取消附赠充电头计划”,将会为苹果公司带来巨大收益。而国内品牌盲目效仿 ...

免责声明: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文网址:http://mt.ironge.com.cn/tech/mobile/249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