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机器人行业新需求迸发新活力

  机器人被视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在广东,工业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机器人制造因需而产、因用而研,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相关企业正向更多层次、更高水平的方向研发创新。机器人行业未来将推动制造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在广州达意隆包装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两台“吹瓶机器人”集成已经到了最后的调试阶段。机器一启动,机器手“拾”起一粒粒食品级聚乙烯颗粒,而到另一端已经是一个个成品饮料包装瓶。达意隆董事长张颂明向记者介绍,接下来的工作交给灌装机器人、贴标机器人、装箱机器人……整个车间流程下来,不需要一个人,全部用机器人代替。

  从上世纪90年代生产简单的包装机械,到后来设计整条食品包装生产线,进入包装机器人领域,达意隆的业务已经拓展到设计整个智能化工厂和外包生产企业的包装业务,客户就只需在完全由机器人操作的智能化工厂另一端,等待各式各样的成品发往全国各地。

  在广东,这样的场景越来越多。广东工业机器人企业根据客户需求,研发制造企业所需机器人设备,甚至为企业设计好集成系统,使传统工厂以一种全新的模式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大幅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而且使整个生产过程更安全、更绿色。

  产需互促激发企业研发

  电力装备行业的某家智能工厂里,企业生产主管刚刚接到一张订单,点击鼠标发出生产指令。仓库接到命令后,机器人自动分拣出生产需要的零部件,运送到车间组装,整个过程不需要人参与,这一切都依靠从广州引进的智能工厂制造运行系统。“我现在只需要在办公室里,就能给工序负责人下生产计划,而且能了解到这个项目的运行状态,轻松多了。”该主管说。

  来自广州国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刘曙是这个智能系统的设计者,她认为,智能工厂系统管控车间的全生产过程,包括人、机、料、法、环、测各个环节,它把各个环节及智能设备集成到一起,能够大幅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根据客户的现实需求,机器人企业有针对性地进行智能设备和系统研发,已逐渐成为常态。

  根据国家《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到2020年,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10万台,广东省也要大力打造智能装备及机器人产业。作为制造业大省,广东的工业机器人产业是因需而产、因用而研。“广东的工业机器人发展是自发的,不是因为资本进入投资,而是起源于制造业,有产业基础,也就是需求端和应用端都具备。”广州智能装备研究院总经理助理刘佳说。

  近年来,广东省推动产需互促,着力打造智能装备及机器人全产业链生态,产业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形成了涵盖上游数控系统、电主轴、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电机等关键零部件,中游工业机器人本体,下游系统集成的智能制造产业链,以及自主发展的高档数控机床、注塑机械、包装装备、楼宇装备等智能成套装备的产业体系。

  据统计,广东目前活跃的机器人相关企业超过500家,已经成为国内主要工业机器人产业聚集区之一。

  推广应用促进产业发展

  机器人产业作为传统制造业走向智能化和信息化的载体,其迸发新动能最大的意义,在于工业运用,为此广东选择机械制造、电子信息、五金家电、纺织服装等发展基础好、需求迫切的制造业领域,实施推广应用计划,鼓励和支持企业优先选用自主可控的国产机器人和成套自动化智能化装备。

  2015年广东支持100家重点企业实施“机器人应用”项目,带动全省超过500家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2016、2017年每年新增开展机器人应用项目的企业分别达到650家、750家;2015—2017年累计新增各类工业机器人5万台以上,其中国产机器人占比达到50%。2018年1—10月,广东省工业机器人产量2.74万台(套),同比增长36.0%,占全国产量的23.1%。

  广东省内各地也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推广工业机器人应用。广州市重点围绕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包装印刷、纺织服装等行业;深圳市重点围绕电子信息、家电等行业;珠海市重点围绕电子信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行业……

  政府推广是使用的开始,而企业用得满意才是持续发展的动力。目前,工业机器人产业纷纷加速技术研发创新以应对应用市场的新需求,但现实的供需对接仍存在问题。

 文章标题:最新消息:机器人行业新需求迸发新活力,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ironge.com.cn/tech/it/1280.html